隐藏
快速浏览
≌≌《风水择日区》≌≌
≌≌阴宅风水≌≌
≌≌峦头欣赏≌≌
≌≌阳宅家居≌≌
≌≌择日择吉≌≌
≌≌卫星图片≌≌
≌≌问题-讨论-经验-理论-综合研究≌≌
≌≌三元-三合-飞星-辅星-综合讨论≌≌
≌≌《起名预测区》≌≌
≌≌起名改名≌≌
≌≌八字命理≌≌
≌≌奇门遁甲≌≌
≌≌六爻预测≌≌
≌≌测字解签≌≌
≌≌《术数资料区》≌≌
≌≌风水择日资料≌≌
≌≌命理起名资料≌≌
≌≌《信仰文化区》≌≌
≌≌佛学世界≌≌
≌≌道家天地≌≌
≌≌诗词文学≌≌
≌≌中医知识≌≌
≌≌行善捐助平台≌≌
≌≌《休闲生活区》≌≌
≌≌风水故事≌≌
≌≌七嘴八舌≌≌
≌≌易友联络≌≌
≌≌《网站管理区》≌≌
≌≌坛务工作区≌≌
登录
注册
游客
帖子:
今日:
我的主题
我的回复
我的收藏
好友近况
登录IP: 3.15.31.27
首页
搜索
社区服务
广告管理
勋章中心
帮助
道具中心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推荐排行
wind
blue
wind5
≌≌阴宅风水≌≌
≌≌阳宅家居≌≌
≌≌择日择吉≌≌
≌≌佛学世界≌≌
≌≌行善捐助平台≌≌
≌≌八字命理≌≌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胡松年:呼吸法门与禅定修持之体验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胡松年:呼吸法门与禅定修持之体验
使用道具 |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阿难
级别: 护坛版主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06-19 22:59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0
胡松年:呼吸法门与禅定修持之体验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阿难 从 ≌≌中医知识≌≌ 移动到本区(2017-06-19)
怀师生前自香港移居上海后,对呼吸法门之传授,非常重视,于2006、2007、2008数年间,对呼吸法门的「十六特胜」,一传再传,深恐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可谓用心良苦。因为这是佛陀在世时,亲传的主要修持法门之一,而佛陀涅槃后,据说四大罗汉尊者之所以能够留形住世,也是靠这个法门。
2012年9月30日中秋夜,怀师圆寂火化仙去,而刘雨虹老师等大德们,仍然不辞辛劳地继续将怀师过去尚未出版的文稿,陆续编辑校对,然后逐一出版问世,功德无量, 「呼吸法门精要」一书,就是其中的一部,本书所述,乃综合了怀师历年来对此专题多次讲述之精华,书本篇幅不大,却是我们实修的宝典。
呼吸法门,除了天台宗「六妙门」中的数息与随息,可作为初步入门行者参学之步骤外,其重点应在「十六特胜」上。「呼吸法门精要」一书,所收集的资料,并不太完整,怀师在2007年与2008年两次春节期间所作的「十六特胜」的开示内容,似乎并未完全纳入书中,这两次的录音开示,末学已初步译成了文字,并已在博客中发表,可供有心行者修持之参考。
「呼吸法门精要」一书,探讨的全为功夫之事,若仅以阅览,或以学理究之,偏于空谈理论,则于事无补,毫无助益。故末学在此,仅以一己浅薄修习之体验,作一综合叙述,或能有益同道,亦未可知。
「十六特胜」为: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尽。十六、观弃舍。
「十六特胜」在修持上,并非有十六层台阶要走
任何一种修持的法门,在学理的文字叙述上,必须细分并列举各种修持的境界,与可能之种种步骤,但在实际的修持上,过程并不尽然依此台阶,一阶一阶地走上去的,「十六特胜」亦复如是。怀师将「十六特胜」归纳分成三组,前五个归为止、定之学,中间六个归为心法,而后面五个归为观慧之学。
最后一组的五个观慧,自一上坐开始「知息入」时,就须同时存在的,甚或二六时中,时时存在于心的,这是长养智慧之学,不是一步一步有层次地观出来的。中间六个属心法,怀师说:「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这六个又是一组。这都是言语、文字上这样表达,做起工夫来,一念之间连着的,没有这样分开。」换而言之,修持得法,这六个心法境界,一念之间都会有遍及或超越的可能,亦非层次分明地一步一步走过去的。
而「十六特胜」中,真有层次的,是前面的五项,即「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等,这五个步骤,与我们色身之转化,关系密切,我们须知,色身之转化,不是一蹴而几的,且没有捷径可走,古圣先贤们,也都在此下足了功夫,吃尽了苦头,方能成就。
功夫气脉不是「道」,但其道理应懂得,只要不去执着它便可。
「十六特胜」前面几步的重点,都应在一个「知」上,而不在「息」上,这个「知」来自吾人本性,无需另加「知」之一念,心中清楚明白所发生的一切,即已在「知」中,不加也不减,清楚明白自己的身心状态,而不被觉受牵着走,有如一个冷眼旁观者,就对了。此与「观心法要」暗合,可见法法皆有相通之处,修持中若能融会贯通,自然能够心领神会。
「外呼吸」与「内呼吸」
中文文字的一个「息」字,在此所代表的意涵,不仅仅是我们吸进、呼出的空气而已,略有打坐修定基础的行者,都会感到由呼吸的气所带动体内能量之流动,吸进、呼出空气之作用,我们暂以「外呼吸」一词来称呼,而体内经由「外呼吸」而带动的体内能量之流动,我们暂称为「内呼吸」。故此处所谓的「息」字,自然应包含了「外呼吸」与「内呼吸」二者在内。
不知大家看过老式的小餐馆或打铁铺中的火炉否?火炉前方,有一像抽屉模样的装置,抽屉上有一把手,这样的装置,称之为「风箱」,手握把手将「风箱」拉开时,就会将空气从外面吸进「风箱」内,然后将「风箱」推进关闭时,满满一「风箱」的新鲜空气,就压缩进了炭火之中,炭火则为之轰然一旺,燃烧得更为炽烈,「风箱」不断地拉、送下,就造就了不断兴旺的炭火。「风箱」的吸进、压出空气之动作,有如我们的「外呼吸」,而因「风箱」吸、压空气而产生炉内的火势,则可比之如我们的「内呼吸」。
初学行者,若还在「知息入、知息出」之阶段,大概还未能体会到「内呼吸」的存在,但到了「知息长短」时,「内呼吸」之感受,就应愈发明显了。庄子曾言:「真人之息以踵」,这应属「内呼吸」之境地了。
「知息长短」除了指进、出气息的长短外,还可细分到内、外呼吸的层面,初步行者,多半是「外呼吸」长而「内呼吸」短,待修习日久功深后,「外呼吸」愈来愈短而微,甚而有「止」的现象,而「内呼吸」之体内能量的流动,却愈为显著而强大。
我想凡有些禅定基础的行者,多少都能体会到在此所谓「内呼吸」之作用。
能量「一开一合」,周遍全身
到后来,身体内部的能量,愈来愈强,逐渐形成并统合成延续的「一开一合」之势,无论「外呼吸」或「内呼吸」,都归附到这强大的开合之势,「外呼吸」变得似有似无,而近于「止」境,而「内呼吸」之能量,随着一开一合,逐渐遍及全身。
此时身体中的能量,有如强力磁铁一般,成功地统合成色身能量「一开一合」之境,同时心念也随之统一,妄念渐灭,心念愈加专一了,进而「心一境性」,自然而然地就逐渐跨入了「知息遍身」之境。
「十六特胜」之关键在「知息遍身」
在统合的「一开一合」之运转下,整个色身成了一个大气囊一般,都在一开一合之中,全身上下、从头至足,甚至每个细胞,似乎都在感应到这「一开一合」之势,双腿发暖、发软,色身之酸、麻、痛、痒等不适,尽皆消除,轻灵、乐感,取而代之。
统合的心念与开合一致的色身能量,就能逐渐证入「知息遍身」,也就是这「十六特胜」中,最关键性之一步。末学为何有此一说?待我略述如下。
南师于2008年春节期间,开示「十六特胜」时曾说:「知息遍身,整个的气脉,五脏六腑打通了,好像都不要呼吸了,每个毛孔自己里头,自己有活动的,有生灭活动,也等于呼吸一样。……,什么熬腿啊!屁股酸痛啊!酸痛胀麻痒,这些这些都过了,没有了,只有气充满遍身。」
依末学个人之见,身体的气脉,不仅要打通任、督、中脉,连四肢之气脉都要打通,尤其自腰以下至尾椎,再通过臀部经双膝而至双足,必须通到发暖,然后由暖而软,轻灵舒畅,才能生起乐感,身体若不能发乐,就莫要妄谈「知息遍身」了。
修行的障碍,主要在于「身见」与「我见」,到达「知息遍身」这一步,基本上「身见」之障碍,多半业已消除,欲除「身见」之障,是没有捷径的,任何行者都要经年累月的苦修,才能出头的,几乎没有人能够例外。「身见」去了,就已渡过了最艰难的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则属「我见」之障了,「我见」纯属心理方面,下面的路子,就可能好走得多了,因为纯属心理方面的路子,你可能心有所执,一点都走不通,但如拿捏到了窍门,刹那间是可超越多步的。
依愚之见,修持中色身之障,是最难克服的了,「呼吸法门」当到达「知息遍身」时,色身几乎能够放下了,后面的修持,又是另一阶段之里程了,因此,「知息遍身」,实为「十六特胜」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步。
「止」要止在「出息住」
到「知息遍身」时,身体之气脉,统合成「一开一合」之势,在这连绵的「一开一合」运转下,心念也随之而专一,而达所谓的「心一境性」,色身气机愈来愈充满,最后渐渐进入饱和状态,而近于「止」,「止」也就是呼吸几乎暂时停止了,就算还没完全停止,也是极其微细,不易觉察到了。
在我们一进、一出的呼吸当中,有两处时间是不进也不出的,一是当吸气达满,正待要转成呼气时;另一则是在呼气尽了,正待吸气时。一般人呼吸,在这两处时间,只是刹那,不会感觉其之存在,但对一个修「定」有基础的行者而言,修习的当儿,可能时有气「住」现象,如果这个气住现象发生在吸气达满时,我们称之为「入气住」,但如此气住是发生在呼气尽了时,则称之为「出气住」。
怀师生前曾一再交代,要我们修习禅定时,特别注意「出气住」,这是有其深层道理的。我们平日,若能仔细观察一个熟睡的婴儿或成人,在其一段均匀的呼吸后,往往会有片刻的静止状态,不呼也不吸,这时是真正的休息了,而这片刻的静止状态,都是在呼气出尽的当儿,绝不会在吸气待满之时。
这是个自然现象,我们修「定」,也要顺应这个自然,不是要如一般练气功一般,深吸一口气不放,持盈保泰,而是要将气吐尽了,一切放下,如此方能长久,因为「空」的力量要远大于「有」啊!因此,「出气住」是修习「止、定」的重点,古圣先贤对此都甚少提及, 怀师慈悲,特别指示出来,是我等之万幸。
「四禅八定」之关卡在「初禅」
「四禅八定」所分的八个阶段,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学理上,是不得已,非作一番归类划分不可,否则,就更难令人懂得了。但在修持上,却并非一阶一阶地步上去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等八项。这也只是大约的一个分类,实际上的定境,是千变万化的,也不完全依此层序而来,而且因人而异。
顾名思义,色界四禅已脱离了欲界种种,至少行者之「身见」障碍,必然多已消除。四种禅境有一个共同之基础,就是「心一境性」,也就是绝对专一的心境。「初禅」,在「心一境性」下,达到了「离生喜乐」,脱离了色身的浊重,有如离笼之鸟,轻灵自在,心中生喜,身体发乐。「二禅」,达到了「定生喜乐」,更进一步的得喜发乐。「三禅」,是为「离喜妙乐」,还是没脱离身体上的乐感。到了「四禅」,才放下了喜乐,而达偏空的「舍念清净」。
从初禅到三禅,身体的感受虽然还有,但都在不同层次的发乐状态中,所谓的酸痛胀麻痒等苦受,都不复存在,只有乐受。
现在,就以前述的「十六特胜」的阶段,作一对比,「十六特胜」中的「知息遍身」时,色身气脉多已通畅,气遍全身,身体发暖、发软、生乐,色身之障碍,多已消除。因此,我们便可确定,「十六特胜」中的「知息遍身」,已达禅定修持中的「初禅」、「二禅」之境。佛法修持的诸多理论,由于角度与著重不同,自然会形成相异之逻辑归类,吾等修习行者,就须在实地的修持中,将其串连起来,方能以一贯之,深入精要。
既然「知息遍身」乃「十六特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则其对等的「初禅」,则应为四禅八定中的最关键之一步。其理相通,若不能排除身障,焉能达到「离生喜乐」?而色身的障碍,为修道行者最难跨越的一关,而且没有捷径,但若一旦能够跨越了,后面的路,纯属心法方面,快慢就无定数了,可能永远寸步不进,但亦有可能一下子开了窍,刹那间就能超越的了。
结语
还没入门之行者,还在数息阶段打转,可参阅「六妙门」之数息法要,没有什么特别之窍门,不在此处多作说明。
依末学之见,修习「呼吸法门」,最重要的一关,就是要如何达到「知息遍身」,而欲达到「知息遍身」,首先要排除色身之障碍,要排除色身之障碍,就必须牵扯到人体的气脉问题,在此,末学必须要强调,气脉本身不是道,但修持的过程中,就需懂得其中之道理,但绝不能去执着它,否则,即落下乘。我们讲求修气练脉究竟又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忘身」而已,因为能够忘身,「身见」始能渐消,修持方能登堂入室地进入禅定深处。
因此,修持若跨不过「知息遍身」这一关,呼吸法门永远就停留在初学的阶段。以四禅八定的意涵来说,若跨不过「初禅」这一关,其余各禅定之境界,根本也就免谈。
呼吸法门可与任何其他修持法门配合修之,只要我们还有呼吸,该法门就能用得上。末学在此,主要是针对初修行者而言,若能够成为其摸索中的一块浮木,或略有助益,则余之所愿也。
本文中所有境界之描述,仅就末学个人体验而来,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仅只能提供同修们修持之参考而已,因为每位行者之境界,或有不同,无法概而论之。
仅以此文,与有缘共勉之。
****************************************************************
转载自:胡松年老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4afa0e0102xf1w.html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胡松年:呼吸法门与禅定修持之体验
http://ok808ok.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