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太上感应篇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道家天地≌≌ -> 太上感应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紫氣東來 2021-05-26 16:11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见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称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紫氣東來 2021-05-31 09:50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宝训》等同为民间流行的善书。

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为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guǒ),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解救别人的困难,患难,怜悯别人的孤儿,孤独,容纳宽恕别人的过失,过错,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应感动了上苍(是指天人感应),别人如果能象我这样存有好心地好心田,上天必定赐福给你!

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枉,民众允服,当他的家门坏了,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人问其故,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末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生育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无疾谈笑而逝。

想增广你的福气福田,必须要心地心田好,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阴功,对人对物都要利益,修积善行就是修积自己的福份,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象上天化育万物的德行一样,心地慈祥,爱国为民,忠于主人,孝敬双亲,尊敬兄长,对朋友讲信用,不欺骗朋友,或者敬奉天仙,朝礼斗宿,或者拜佛念经,报答父恩、母恩、佛恩、老师恩,广行佛、道、儒三教,救急就象救济被涸竭池水的鱼,救危就象挽救被网密罗的鸟雀,矜哀孤儿,抚恤寡妇,尊敬老人,怜悯贫穷,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尸骸以避免尸骸暴露,家里富有就想方设法提携亲戚朋友,遇到稻米失收的饥荒年头,应当赈济邻居和亲朋戚友,用来称东西的秤要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出钱出力捐印经书和善书,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通,修建或修葺寺庙,寺庵,施舍馈赠药材药方来医治拯救别人的疾病痛苦,布施茶水使别人解渴去燥,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走路时常常留意虫子和蚂蚁,不要踩到它们,应当严禁烟火不要火烧山林,在没有灯火的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走夜路,在没有渡船的河流里设置义渡渡人过岸。

不要登上山上去网罗捕捉飞禽走兽,有伤阴德,不要到河溪边钓鱼、毒杀网罗鱼虾,更不要竭泽而渔,有伤阴德,不要宰杀耕牛,有伤阴德,不要随便丢弃字纸书籍,有伤阴德,不要谋夺别人的财产,有伤阴德,不要嫉妒眼红别人的技艺才能,有伤阴德,不要私通淫欲别人的妻子女儿,有伤阴德,不要教唆别人互相口角争斗,甚至对薄公堂,有伤阴德,不要随便破坏别人的名誉利益,有伤阴德,不要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有伤阴德,不要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互相不和,有伤阴德,不要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不和睦,有伤阴德,不要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有伤阴德,不要仗着富有而去欺凌穷困的人,有伤阴德,亲近善人则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则瞬间杜绝灾殃,经常宣扬赞叹别人的善事,而不宣扬传播别人的恶事,不要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修整几百年来都是崎岖不平的道路,以利于行走,建造修葺许多人来往的河桥,留传训言给后人鉴别确定事情是非善恶,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做人做事都要遵循天理,合乎道理,说话要合乎公道人心,慎防祸从口出,不要拘泥于往古圣贤的道理学说,就象叶公只会画龙,而不知有真龙!

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能做到衾影不愧时才是慎独慎到极处,不要造作种种恶事(即上文所说淫杀破坏等事);身体力行种种善事(即上文所说忠孝敬信等事),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时间快点就有善报在自己,时间慢点就有善报在儿孙后代,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紫氣東來 2021-05-31 09:53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为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

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乡邻,敬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资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已,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欺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弟兄;不信正道,奸盗邪淫;好尚奢诈,不重俭勤;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已,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托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司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吾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所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紫氣東來 2021-05-31 09:59
净意公遇灶神记全文


       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嘉靖时人也。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ⅹiáng)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乡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㡳有双痣,夫妇宝爱之。六岁戏于里中,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yīng)天罚。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写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
        至四十七岁时,除夕与瞽(gǔ)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自云张姓,自远路归,闻君举家愁叹,特来相慰。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与同社诸生,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一二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若口过一节,君言 语敏妙,谈者常倾倒 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怒触鬼神,阴恶之注, 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汝谁欺?欺天乎!
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镜,能如 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此君之 规条誓行者。 尚然如此,何况其余?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而无一实善可记;但于 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 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垂救度!”张曰:“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平生善行善言,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着实!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 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 嘉禾,岂不谬哉!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诚诚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君家事我,甚见 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 回天意!”
言毕,进入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除诸妄也。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发誓愿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圣号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利于人、有济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且以 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日不足。持之既熟,动即万善相随,静则 一念不起。如是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二年,首辅张江陵居正为子择师,人 交口荐公,遂聘赴京师,公挈眷以行。张敬公德品,为援例入国学。万历四年丙子,附京乡试,遂登科。次年中进士。
一日,谒内临杨公, 杨令养子五人出拜,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犹依稀记姓氏闾里。”公甚讶之,命脱左足,则双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其子随公还寓。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双瞽复明。
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辞 江陵回籍。 张高其义,厚赠而还。公居乡,为善益力;其子娶妇, 连生七子皆育,悉嗣书香焉。公手书遇灶神并实行改过事,以训子孙,身享康寿八十八岁。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报云。
同里后学罗祯记。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02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sù]心也。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第二篇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第三篇 积善之方》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

因请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常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04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08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炁本根。
广修万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唯道独尊。
符有金光。
罩覆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受持一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鸣。
通慧交彻。
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14
关圣帝君戒淫经 

  帝君曰:“淫为万恶之首,孝乃百行之先。”淫人者,杀其三世,一经败露,丑行遍传。父不以为女,夫不以为妻,子不以为母,甚至刀悬颈项,男女并亡。抛尸露骨,辱及宗亲。问谁家之女流,全无教诲。问谁氏之男子,竟类马牛。一或赠芍采兰,两情更密,致使药毒亲夫,官府问罪,极刑定谳,魂散魄消,父子悲号,母女抱痛,万人笑骂,悔何及焉。

  而好淫者恬不知耻,本名教中人,甘为败常乱俗,或兄占弟媳、弟奸兄嫂、或叔因侄妇而起贪心,侄以婶娘而成茍合。两下欢娱,只顾眼前快活,半生潦倒,那知身后倾颓,不是断绝香烟,便是流为乞丐;不是妻女酬偿,便是子孙落魄。孤坟野鬼,孰化纸钱,浪子轻狂,孰施菜饭,言念及此,能不悲哉。

  更有作苦田家,身成佻达,不思孝亲敬长,反来钻穴踰墙,南亩东郊,变为枯槁,秦楼楚馆,莫问春秋。卖祖业而债偿风流,父母之供给尽废;当嫁奁而醉饱朝夕,儿女之烟火久虚。床头金尽孽病随身,倒卧街前,亲朋掩鼻,命延片刻,故旧酸心,遥忆当年,何堪回首,如此下落勿庸叹息。

  他如良工巧匠应守规模,或师训不遵,暗许栈宿之约,友言弗听,顿怀月下之欢。任尔俊女娇娥,难逃铁网,管他花容月貌,放下金钩,少妇含羞,有意悬梁自缢,红颜被辱,甘心跳水投河。恶气难消,转向鬼门哭诉,冤魂不散,竟来地府呈词,五殿森罗,法不容缓。铜锤铁铡,血肉淋漓,剑树刀山,形神零落,一念之差,终身莫赎,彼其之子,情何以堪。

  所恨者,贸易江湖,挥金如土,挟妓女以调情,那计更长夜短,恋风花而快意,浑忘月落乌啼,久别家邻,鱼书鲜寄,长依远地,雁信难通。水败先天,服药而药弗效;病成后悔,求神而神不灵。哭向天涯,孰来顾盼,死作他乡之鬼,终为异域之魂。千里河山,谁怜枯骨,一堆荒草,莫觅亲朋,报应昭彰,丝毫不爽。

  吾也,叮咛诰诫,属望四民,果能涵养心性不犯邪淫,则诗礼传家仓箱有庆,名成利就寿考维祺。门楣焕彩,居然富贵之家;闾里增光,不愧栋梁之器。庭前生瑞草,兰桂腾芳;户外起祥烟,桩萱并茂。推原其故半由戒淫中来。

  而古来好淫之辈亦不乏其人,夏桀无道,宠妹喜而败坏江山;商纣不仁,爱妲己而摧残社稷。齐庄公因棠姜废命,惨不可言;陈灵公为夏氏亡身,丑不堪问。其余新台墙茨,濮上桑间读其诗,未有不指为禽兽,往事堪追,一至于此。

  且吾在汉室,寸心可白,秉烛待旦,无意曹瞒,斩将夺关,寻兄护嫂,柳下惠坐怀不乱,何等清高;鲁仲连闭门不纳,何等意义。吾愿少年英俊保重丹田,不为色欲所伤,寿期耄耋,不为裙钗所误,德被儿孙。入不闻寡妇之悲,天长地久;出不见鳏夫之惨,鹤发童颜。一室太和,不知老之将至。

  夫知弟者莫若师,知子者莫若父。吾见为人师者,读书而外,决不教以保身之学。或因子弟聪明,听其飞扬浮躁,或因东家爱惜,任他蝶戏蜂狂。情窦初开,天良渐失,本是玉堂人物,弄成邪僻儿郎,无论磊落奇才,一定功名偃蹇,庸师之过,害人不浅。吾又见为人父者,溺爱不明,慢加惩责,稍有一知半解,逢人便说佳儿,些微薄技片长,到处争夸令子,不是成家之器,视为席上之珍,从此荡检踰闲,越礼犯分,习就一身轻薄,尼姑寡妇任意酣眠;装成满口糊言,柳巷花街随心喜悦。谓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忍气吞声,如何结局。

  吾思名山大川,何地无高明之客,而谈及戒淫一事,鲜有不以为难者,何也!大抵意马难拴,久被尘缘牵罜;心猿未锁,却为色界羁缠。利害未分,执迷不悟。岂知芙蓉白面,困了无数英雄,且看美艳红妆,伤了许多豪杰。戒之戒之祸伊胡底。

  天下纷纷伦类不一,也有少孤失怙,削发为僧,也有学道名山,离尘脱俗。理应心如铁石,紧闭禅关,何以饮酒茹荤,私破从前斋戒,颠鸾倒凤,图快今日心胸,污秽莲池,天神恼怒,打入孽海,永堕沉沦。地狱门前僧道多,岂虚语哉!岂不信然乎哉!

  晚近以来,洋风新潮,凌袭中土,男女变相,衣冠怪异,廉耻尽抛。有以暴露招摇,乱爱种孽,未婚失贞者;或经营百业,耍千奇花招,暗藏诲淫迷涡。多少志士沦落其间;无尽学子游荡忘返。万商可营,淫业孽重,阿鼻惨刑严罚,子孙恶报臭名不断。莫谓徜徉销魂,寻欢可乐。纵以银钱交易,灵性难免污秽,虽无旁观耳目,暗室自感亏心,邪思既起,恶念滋生,身家丧失清白,心田毒苗生根,万世孽业从此纠缠,累劫轮回无休矣。

  幸而迷途未远,今是昨非,有志圣贤,改过不吝,则弥天之罪一悔便消;倘畏难茍安,一日便深一日,知味不舍,今年缓在明年,百折不回,身犹未了,一棺长盖,除死方休,恶名永传,千古流为话柄,恶迹难掩,四方播为美谈。生儿不像贤,不如无后之为快,无如江河易改,本性难移。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吾也现身说法,望尔革故鼎新,如遵圣训是行,吾当保尔箕畴五福;如其不支不蔓,吾当保尔颂祝三多;如其美玉无瑕,定许天台接引;如其洁清自好,定许地府来迎;水火刀兵,全家尽免,虫蝗瘟疫,一概潜消。

  回顾好色狂徒,眼瞎耳聋,定是前生孽重;足跛手断,必然隔世冤仇。冷庙凄凉,无衣无食;破窑惨淡,受饥受寒;穷极无聊,何由忏悔。汝等生长中邦,不类蛮夷,何不以此为鉴,反朴归真,言言药石,亦当奉为准绳,字字珠玑,岂可置之高阁。吾也不才,临坛垂训,唤醒迷人,如有佩服志心,吾当增福延寿,如有口讲指画,吾当削罪消愆。如不以吾为妄谈,吾在灵宵感激;如不以吾为邪说,吾在金阙弥缝。或立意不甚精详,还望才人校正、或措词未尽纯粹,更祈名士批评。

  嗟尔世人,朝夕焚香,诵吾桃园经卷,晨昏顶礼,读吾血心谕文。汝既能敬吾为神明,吾岂不以汝为赤子。汝既想脱离苦海,就该斩断邪魔,汝既思克盖前愆,就该消除孽障。汝不听吾相劝,吾亦无可如何。刀山任尔受,油锅任尔滚,血河任尔溺,铁水任尔吞。那时纔想读吾戒淫经,怕的不能出火坑。那时纔想读吾戒淫训,怕的不能上天庭。吾在灵霄怕尔恨,你在地狱受惨刑。要脱不得脱,要行不得行,改也改不及,悔也悔不赢,受尽诸般苦,发放变畜生,披毛又带角,鸟兽与同群,依然刀下死,锅煎并火焚,何时纔了结,始得转人生。一失人身万劫难,何如修积上云端,前车既败后车戒,方是长生不老丹。

  曩者飞鸾显化,疑信相参,故尔劫运频临,干戈扰攘,乾坤倒置,兆姓贻殃,灯烛辉煌,到处开坛阐教,城邻踊跃,各团讽忏礼经,无非亡羊补牢,挽回天意。吾也不辞苦口说法度人,如有视为具文,立见灾殃并至。如有指为荒缪,立见霹雳分身。一片婆心,八仙拱手,满腔热血,五老昂头。不嫌浅陋,遍示苍生,付之枣粟,辄生厚望。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17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

文昌帝君

  孽海茫茫,首恶无非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淫邪。拔山盖世之雄,坐此亡身辱国;绣口锦心之士,因兹败节隳名;始为一念之差,遂至毕生莫赎。何乃淫风日炽,天理沦亡;以当悲当憾之行,反为得计;而众怒众贱之事,恬不知羞。刊淫词,谈丽色,目注道左娇姿,肠断帘中窈窕。若真节或淑德,可敬可嘉,乃计诱而使无完行。若坤女,若仆妾,宜怜宜悯,竟势迫而玷辱终身。既令亲族含羞,尤使子孙蒙垢。嗟乎!总以心昏气浊,贤远佞亲;岂知天地难容,人神共忿。或妻女酬偿,或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徙流大辟,生遭五等之刑;地狱饿鬼畜生,殁受三途之苦。从前恩爱,至此成空;昔日风流,而今安在?与其后悔已无从,何不早思而勿犯?谨劝青年志士,社会名流,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不过带肉骷髅;芍药红妆,乃是杀人利刃。纵对如玉如花之貌,当存若姊若妹之心。未犯者宜防失足,曾行者及早回头。更望展转流传,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由是首恶既除,众邪自消;灵台无滞,世泽垂荣矣。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19
三世因果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合掌。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内一切众生,未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孝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劣,六根不足,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是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解说。佛告阿难,言于诸大弟子,汝今谛听,善哉善哉,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下贱,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宝,三要戒杀放生,四要持斋布施,五要了知正道,广种后世福田。佛说因果偈曰: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臻。
 
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妆佛身。
三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雕刻佛像塑菩萨,容貌端正盖世人。
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灾民。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无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救济受灾人。
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吃斋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前结彩多。
夫妻永寿为何因,前世长幡敬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忤逆不孝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虐待妇女们。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眼瞎为何因,前世损路害失明。
今生臭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嘲笑拜佛人。
 
今生缺手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前。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塌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
今生矮者为何因,前世地下看经文。
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酒肉念经人。
 
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扰乱念佛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荤辛佛前供。
今生臭气为何因,前世污物放佛前。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由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前世修福今世享,今世修积后世受。
有人受持因果经,消灾免难寿延长。
有人讲说因果经,事事如意得称心。
 
有人高唱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印送因果经,灾凶横祸不临身。
若是因果无处应,善恶赏罚如何分。
若人念佛虔诵经,同生西方极乐行。
 
若人深信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
三世因果说不尽,上天不亏善心人。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
以君寄在禄宫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
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听知音,印送此经吉星临。
能送十本身强壮,如送百本福寿增。
如送千本无灾难,愈多相送愈得善。
多多益善福星临,世代儿孙家道兴。
一人传十十传百,永世不堕地狱门。

又: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经,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经,诸神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写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经,富贵荣华报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
三世因果说不尽,苍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做善人。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21
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朱熹著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
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
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
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
即囊橐无余,
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紫氣東來 2021-05-31 10:24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s:181]

紫氣東來 2021-06-15 08:14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龠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绵 绵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容 ﹔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
是 谓 袭 明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 婴 儿 。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知 其 荣,守 其 辱,为 天 下 谷。
为 天 下 谷,常 德 乃 足。
复 归 於 朴,朴 散 则 为 器 。
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制 不 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为 者 败 之 , 执 者 失 之 。
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无 执 , 故 无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
或 强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
是 以 圣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其 事 好 远 。
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
大 军 之 后 , 必 有 凶 年 。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强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强 。
物 壮 则 老 , 是 谓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一 章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君 子 居 则 贵 左 , 用 兵 则 贵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为 上 。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夫 乐 杀 人 者 , 则 不 可 得 志 于 天 下 矣 。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偏 将 军 居 左 , 上 将 军 居 右 ,言 以 丧 礼 处 之 。
杀 人 之 众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战 胜 以 丧 礼 处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无 名  。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常 无 欲 可 名 于 小 ﹔
万 物 归 焉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为 大 。
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五 章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是 谓 微 明 。
柔 弱 胜 刚 强 。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将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
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 ﹔
上 义 为 之 而 有 以 为 。
上 礼 为 之 而 莫 之 应 ,
则 攘 臂 而 扔 之 。
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失 德 而 后 仁 ,
失 仁 而 后 义 , 失 义 而 后 礼 。
夫 礼 者 , 忠 信 之 薄 , 而 乱 之 首 。
前 识 者 , 道 之 华 , 而 愚 之 始 。
是 以 大 丈 夫 处 其 厚 , 不 居 其 薄 ﹔
处 其 实 , 不 居 其 华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宁 ﹔
神 得 一 以 灵 ﹔
谷 得 一 以 生 ﹔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
侯 王 无 以 贞 , 将 恐 蹶 。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进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颣 ﹔
上 德 若 谷 ﹔广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质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无 隅 ﹔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声 ﹔
大 象 无 形 ﹔道 隐 无 名 。
夫 唯 道 , 善 贷 且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
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
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无 有 入 无 间 , 吾 是 以 知 无 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四 章
名 与 身 孰 亲 。 身 与 货 孰 多 。 得 与 亡 孰 病 。
甚 爱 必 大 费 ﹔ 多 藏 必 厚 亡 。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静 胜 躁 , 寒 胜 热 。 清 静 为 天 下 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
天 下 无 道 , 戎 马 生 于 郊 。
祸 莫 大 于 不 知 足 ﹔ 咎 莫 大 于 欲 得 。
故 知 足 之 足 , 常 足 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七 章
不 出 户 ,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 , 见 天 道 。
其 出 弥 远 , 其 知 弥 少 。
是 以 圣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见 而 明 , 不 为 而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八 章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 , 及 其 有 事 ,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九 章
圣 人 常 无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圣 人 在 天 下 , 歙 歙 焉 , 为 天 下 浑 其 心 ,
百 姓 皆 注 其 耳 目 , 圣 人 皆 孩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章
出 生 入 死 。
生 之 徒 ,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 动 之 于 死 地 , 亦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以 其 生 之 厚 。
盖 闻 善 摄 生 者 , 路 行 不 遇 兕 虎 , 入 军 不 被 甲 兵 ﹔
兕 无 所 投 其 角 , 虎 无 所 用 其 爪 , 兵 无 所 容 其 刃 。
夫 何 故 ,以 其 无 死 地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一 章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物 形 之 , 势 成 之 。
是 以 万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贵 德 。
道 之 尊 , 德 之 贵 , 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故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长 之 育 之 ﹔ 成 之 熟 之 ﹔ 养 之 覆 之 。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长 而 不 宰 。 是 谓 玄 德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二 章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 , 终 身 不 勤 。
开 其 兑 , 济 其 事 , 终 身 不 救 。
见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强 。
用 其 光 , 复 归 其 明 ,
无 遗 身 殃 ﹔ 是 为 袭 常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三 章
使 我 介 然 有 知 , 行 于 大 道 , 唯 施 是 畏 。
大 道 甚 夷 , 而 人 好 径 。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
服 文 采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
财 货 有 余 ﹔ 是 为 盗 夸 。
非 道 也 哉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四 章
善 建 者 不 拔 ,
善 抱 者 不 脱 , 子 孙 以 祭 祀 不 辍 。
修 之 于 身 , 其 德 乃 真 ﹔
修 之 于 家 , 其 德 乃 余 ﹔
修 之 于 乡 , 其 德 乃 长 ﹔
修 之 于 邦 , 其 德 乃 丰 ﹔
修 之 于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
故 以 身 观 身 ,以 家 观 家 ,以 乡 观 乡 ,以 邦 观 邦 , 以 天 下 观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天 下 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五 章
含 「 德 」 之 厚 , 比 于 赤 子 。
毒 虫 不 螫 , 猛 兽 不 据 , 攫 鸟 不 搏 。
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峻 作 , 精 之 至 也 。
终 日 号 而 不 嗄 , 和 之 至 也 。
知 和 曰 「 常 」 ,知 常 曰 「 明 」 。
益 生 曰 祥 。 心 使 气 曰 强 。
物 壮 则 老 , 谓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六 章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
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
和 其 光 ,同 其 尘 , 是 谓 「 玄 同 」 。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七 章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其 然 哉 。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讳 , 而 民 弥 贫 ﹔
人 多 利 器 , 国 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盗 贼 多 有 。
故 圣 人 云 :
「 我 无 为 , 而 民 自 化 ﹔
我 好 静 , 而 民 自 正 ﹔
我 无 事 , 而 民 自 富 ﹔
我 无 欲 , 而 民 自 朴 。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八 章
其 政 闷 闷 , 其 民 淳 淳 ﹔
其 政 察 察 , 其 民 缺 缺 。
祸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祸 之 所 伏 。
孰 知 其 极 。 其 无 正 也 。
正 复 为 奇 , 善 复 为 妖 。
人 之 迷 , 其 日 固 久 。
是 以 圣 人 方 而 不 割 , 廉 而 不 刿 ,直 而 不 肆 , 光 而 不 耀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十 九 章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啬 。
夫 唯 啬 , 是 谓 早 服 ﹔
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 ﹔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有 国 之 母 , 可 以 长 久 ﹔
是 谓 深 根 固 柢 , 长 生 久 视 之 道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章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
以 道 莅 天 下 , 其 鬼 不 神 ﹔
非 其 鬼 不 神 , 其 神 不 伤 人 ﹔
非 其 神 不 伤 人 , 圣 人 亦 不 伤 人 。
夫 两 不 相 伤 , 故 德 交 归 焉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交 ,天 下 之 牝  。
牝 常 以 静 胜 牡 , 以 静 为 下 。
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 则 取 小 邦 ﹔
小 邦 以 下 大 邦 , 则 取 大 邦 。
故 或 下 以 取 , 或 下 而 取 。
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 ,
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 。
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 大 者 宜 为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二 章
道 者 万 物 之 奥 。 善 人 之 宝 , 不 善 人 之 所 保 。
美 言 可 以 市 尊 , 美 行 可 以 加 人 。
人 之 不 善 , 何 弃 之 有 。
故 立 天 子 , 置 三 公 ,
虽 有 拱 璧 以 先 驷 马 ,不 如 坐 进 此 道 。
古 之 所 以 贵 此 道 者 何 。
不 曰 : 求 以 得 , 有 罪 以 免 邪 。 故 为 天 下 贵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三 章
为 无 为 , 事 无 事 , 味 无 味 。
图 难 于 其 易 , 为 大 于 其 细 ﹔
天 下 难 事 , 必 作 于 易 ,
天 下 大 事 , 必 作 于 细 。
是 以 圣 人 终 不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夫 轻 诺 必 寡 信 , 多 易 必 多 难 。
是 以 圣 人 犹 难 之 , 故 终 无 难 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四 章
其 安 易 持 , 其 未 兆 易 谋 。
其 脆 易 泮 , 其 微 易 散 。
为 之 于 未 有 , 治 之 于 未 乱 。
合 抱 之 木 , 生 于 毫 末 ﹔
九 层 之 台 , 起 于 累 土 ﹔
千 里 之 行 , 始 于 足 下。
民 之 从 事 , 常 于 几 成 而 败 之 。
慎 终 如 始 , 则 无 败 事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六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将 以 愚 之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智 多 。
故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贼 ﹔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 。
知 此 两 者 亦 稽 式 。
常 知 稽 式 , 是 谓 「 玄 德 」 。
「 玄 德 」 深 矣 , 远 矣 , 与 物 反 矣 , 然 后 乃 至 大 顺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六 章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为 百 谷 王 者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为 百 谷 王 。
是 以 圣 人 欲 上 民 , 必 以 言 下 之 ﹔
欲 先 民 , 必 以 身 后 之 。
是 以 圣 人 处 上 而 民 不 重 , 处 前 而 民 不 害 。
是 以 天 下 乐 推 而 不 厌 。
以 其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七 章
天 下 皆 谓 我 道 大 , 似 不 肖 。
夫 唯 大 , 故 似 不 肖 。
若 肖 , 久 矣 其 细 也 夫 。
我 有 三 宝 , 持 而 保 之 。
一 曰 慈 ,二 曰 俭 ,
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慈 故 能 勇 ﹔ 俭 故 能 广 ﹔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故 能 成 器 长 。
今 舍 慈 且 勇 ﹔ 舍 俭 且 广 ﹔
舍 后 且 先 ﹔ 死 矣 。
夫 慈 以 战 则 胜 , 以 守 则 固 。
天 将 救 之 , 以 慈 卫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八 章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
善 战 者 , 不 怒 ﹔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
是 谓 不 争 之 德 ,
是 谓 用 人 之 力 ,
是 谓 配 天 古 之 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十 九 章
用 兵 有 言 :
「 吾 不 敢 为 主 , 而 为 客 ﹔
不 敢 进 寸 , 而 退 尺 。 」
是 谓 行 无 行 ﹔ 攘 无 臂 ﹔
扔 无 敌 ﹔ 执 无 兵 。
祸 莫 大 于 轻 敌 , 轻 敌 几 丧 吾 宝 。
故 抗 兵 相 若 , 哀 者 胜 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章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
夫 唯 无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
知 我 者 希 , 则 我 者 贵 。
是 以 圣 人 被 褐 而 怀 玉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一 章
知 不 知 , 尚 矣 ﹔
不 知 知 , 病 也 。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二 章
民 不 畏 威 ,则 大 威 至 。
无 狎 其 所 居 ,无 厌 其 所 生 。
夫 唯 不 厌 ,是 以 不 厌 。
是 以 圣 人 自 知 不 自 见 ﹔
自 爱 不 自 贵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三 章
勇 于 敢 则 杀 , 勇 于 不 敢 则 活 。
此 两 者 , 或 利 或 害 。
天 之 所 恶 , 孰 知 其 故 。
天 之 道 ,不 争 而 善 胜 , 不 言 而 善 应 ,不 召 而 自 来 , 繟 然 而 善 谋 。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四 章
民 不 畏 死 , 奈 何 以 死 惧 之 。
若 使 民 常 畏 死 , 而 为 奇 者 ,
吾 得 执 而 杀 之 , 孰 敢 。
常 有 司 杀 者 杀 。
夫 代 司 杀 者 杀 , 是 谓 代 大 匠 斲 ,
夫 代 大 匠 斲 者 , 希 有 不 伤 其 手 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五 章
民 之 饥 , 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 是 以 饥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上 之 有 为 , 是 以 难 治 。
民 之 轻 死 , 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 , 是 以 轻 死 。
夫 唯 无 以 生 为 者 , 是 贤 于 贵 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六 章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 其 死 也 坚 强 。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 其 死 也 枯 槁 。
故 坚 强 者 死 之 徒 , 柔 弱 者 生 之 徒 。
是 以 兵 强 则 灭 , 木 强 则 折 。
强 大 处 下 , 柔 弱 处 上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七 章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
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 唯 有 道 者 。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八 章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
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
是 以 圣 人 云 :
「 受 国 之 垢 , 是 谓 社 稷 主 ﹔
受 国 不 祥 , 是 为 天 下 王 。 」
正 言 若 反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七 十 九 章
和 大 怨 , 必 有 余 怨 ﹔
报 怨 以 德 , 安 可 以 为 善 。
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
有 德 司 契 , 无 德 司 彻 。
天 道 无 亲 , 常 与 善 人 。

老 子:「道 德 经」 : 第 八 十 章
小 国 寡 民 。
使 有 什 伯 之 器 而 不 用 ﹔
使 民 重 死 而 不 远 徙 。
虽 有 舟 舆 , 无 所 乘 之 ,
虽 有 甲 兵 , 无 所 陈 之 。
使 民 复 结 绳 而 用 之 。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 居 , 乐 其 俗 。
邻 国 相 望 , 鸡 犬 之 声 相 闻 ,
民 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来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十 一 章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
圣 人 不 积 , 既 以 为 人 己 愈 有 ,
既 以 与 人 己 愈 多 。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紫氣東來 2021-06-15 08:16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乙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紫氣東來 2021-06-15 08:25
                              


《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

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犠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文言传》

乾文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文言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躁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

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

《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

《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

《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

《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

《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紫氣東來 2021-06-15 08:28
周易--上經

 

周易-- 1. 乾

  乾:元、亨、利、貞。〔卦辭〕

《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彖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象〕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爻辭〕

《象》曰:天德不可為首也。〔乾--象傳〕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乾--文言〕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乾--文言〕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乾--文言〕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乾--文言〕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乾--文言〕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乾--文言〕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乾--文言〕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文言〕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文言〕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乾卦辭--文言〕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乾初九--文言〕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乾九二--文言〕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乾九三--文言〕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乾九四--文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乾九五--文言〕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乾上九--文言〕

 

周易-- 2. 坤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卦辭〕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坤--彖傳〕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象〕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坤--象傳〕

  上經《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坤卦辭--文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坤初六--文言〕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坤六二--文言〕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坤六三--文言〕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坤六四--文言〕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坤六五--文言〕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坤上六--文言〕

 

周易-- 3. 屯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辭〕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彖傳〕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大象〕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周易-- 4. 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卦辭〕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彖傳〕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大象〕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周易-- 5. 需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卦辭〕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傳〕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大象〕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周易-- 6. 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卦辭〕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彖傳〕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大象〕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周易-- 7. 師

  師:貞,丈人吉,無咎。〔卦辭〕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彖傳〕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大象〕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周易-- 8. 比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卦辭〕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兇,其道窮也。〔彖傳〕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大象〕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周易-- 9. 小畜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卦辭〕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彖傳〕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大象〕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周易-- 10. 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卦辭〕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彖傳〕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大象〕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周易-- 11. 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卦辭〕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彖傳〕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大象〕

初九,拔茅茹,以其凟,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周易-- 12. 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卦辭〕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彖傳〕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大象〕

初六,拔茅茹,以其凟,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周易-- 13. 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卦辭〕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彖傳〕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大象〕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周易-- 14. 大有

  大有:元亨。〔卦辭〕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彖傳〕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大象〕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辯晢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周易--15. 謙

  謙:亨,君子有終。〔卦辭〕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彖傳〕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大象〕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周易-- 16. 豫

  豫:利建侯行師。〔卦辭〕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大象〕

初六,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周易-- 17. 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卦辭〕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彖傳〕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大象〕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周易-- 18. 蠱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卦辭〕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彖傳〕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大象〕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周易-- 19. 臨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卦辭〕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彖傳〕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大象〕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周易-- 20. 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卦辭〕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彖傳〕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大象〕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周易-- 21. 噬嗑

  噬嗑:亨,利用獄。〔卦辭〕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彖傳〕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大象〕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周易-- 22. 賁

  賁:亨。小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住,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傳〕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大象〕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周易-- 23. 剝

  剝:不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彖傳〕

《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大象〕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六三,剝之,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六四,剝床以膚,兇。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周易-- 24. 復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彖傳〕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大象〕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無悔。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周易-- 25. 無妄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彖傳〕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大象〕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周易-- 26. 大畜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卦辭〕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彖傳〕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象〕

初九,有厲,利已。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九二,輿說輹。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周易-- 27. 頤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卦辭〕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彖傳〕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大象〕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

《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周易-- 28. 大過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卦辭〕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彖傳〕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大象〕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兇。

《象》曰: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

《象》曰:過涉之兇,不可咎也。

 

周易-- 29. 坎

  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卦辭〕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彖傳〕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大象〕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兇。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兇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象》曰:上六失道,兇三歲也。

 

周易-- 30. 離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卦辭〕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彖傳〕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大象〕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周易--下經

 

周易-- 31. 咸

  咸:亨,利貞。取女吉。〔卦辭〕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彖傳〕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大象〕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兇,居吉。

《象》曰:雖兇居吉,順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無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周易-- 32. 恒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彖傳〕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大象〕

初六,浚恒,貞兇;無攸利。

《象》曰:浚恒之兇,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九四,田無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上六,振恒,兇。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周易-- 33. 遯

遯:亨,小利貞。〔卦辭〕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大象〕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無不利。

《象》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

 

周易-- 34. 大壯

  大壯:利貞。〔卦辭〕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彖傳〕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大象〕

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周易-- 35. 晉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卦辭〕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彖傳〕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大象〕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周易-- 36. 明夷

  明夷:利艱貞。〔卦辭〕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彖傳〕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大象〕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周易-- 37. 家人

  家人:利女貞。〔卦辭〕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彖傳〕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大象〕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周易-- 38. 睽

  睽:小事吉。〔卦辭〕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彖傳〕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大象〕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無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無初有終」,遇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

《象》曰:交孚無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周易-- 39. 蹇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卦辭〕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彖傳〕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大象〕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周易-- 40. 解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卦辭〕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彖傳〕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大象〕

初六,無咎。

《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周易-- 41. 損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卦辭〕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彖傳〕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大象〕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周易-- 42. 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卦辭〕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彖傳〕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大象〕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周易-- 43. 夬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彖傳〕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大象〕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上六,無號,終有兇。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周易-- 44. 姤

  姤:女壯,勿用取女。〔卦辭〕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大象〕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九四,包無魚,起兇。

《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周易-- 45. 萃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卦辭〕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彖傳〕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大象〕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象》曰:「往無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無咎。

《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咨涕洟,無咎。

《象》曰:「?咨涕洟」,未安上也。

 

周易-- 46. 升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卦辭〕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彖傳〕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大象〕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虛邑。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周易-- 47. 困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卦辭〕

《彖》曰:困,剛掩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彖傳〕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大象〕

初六,臀困于株,入于幽穀,三歲不覿。

《象》曰:「入于幽穀」,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也,有與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

「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周易-- 48. 井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卦辭〕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彖傳〕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大象〕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九二,井穀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穀射鮒」,無與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周易-- 49. 革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卦辭〕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彖傳〕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大象〕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周易-- 50. 鼎

  鼎:元吉,亨。〔卦辭〕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彖傳〕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大象〕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周易-- 51. 震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卦辭〕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彖傳〕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大象〕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周易-- 52. 艮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卦辭〕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彖傳〕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大象〕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周易-- 53. 漸

  漸:女歸吉,利貞。〔卦辭〕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彖傳〕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大象〕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周易-- 54. 歸妹

  歸妹:征兇,無攸利。〔卦辭〕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兇,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彖傳〕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大象〕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周易-- 55. 豐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卦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彖傳〕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大象〕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無咎」,過旬災也。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

「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周易-- 56. 旅

  旅:小亨,旅貞吉。〔卦辭〕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彖傳〕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大象〕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上九,鳥梵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兇。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周易-- 57. 巽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卦辭〕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彖傳〕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大象〕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周易-- 58. 兌

  兌:亨,利貞。〔卦辭〕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彖傳〕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大象〕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周易-- 59. 渙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卦辭〕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彖傳〕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大象〕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周易-- 60. 節

  節:亨。苦節不可貞。〔卦辭〕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彖傳〕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大象〕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周易-- 61. 中孚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卦辭〕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彖傳〕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大象〕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周易-- 62. 小過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卦辭〕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彖傳〕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大象〕

初六,飛鳥以兇。

《象》曰:「飛鳥以兇」,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象》曰:「從或戕之」,兇如何也!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周易-- 63. 既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卦辭〕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彖傳〕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大象〕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周易-- 64. 未濟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卦辭〕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彖傳〕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大象〕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征兇」,位不當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查看完整版本: [-- 太上感应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