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快乐先生 2023-11-01 09:16

大安法师讲 | 国中无三恶道(第1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住持的刹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我就不成佛。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国中无三恶道愿》










· 讲 记 ·

法藏菩萨于四十八愿中,首先以大悲心称性发出此悲愿。



这是由于法藏菩萨观察他方世界的时候,深感三恶道众生的痛苦境遇。法藏菩萨以同体悲愍之心,视一切众生等同一子,因此当他看到他方无数众生在三恶道里面遭受剧烈痛苦时,油兴悲愿:我首先要救度这些三恶道的众生。这就是大悲偏愍罪苦众生。一个具有大悲心的菩萨,虽然内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然对苦难的众生更为关注,更会优先救度。就好像一个多子女的母亲,对于有能力、事业发达的子女比较放心,而对于生存能力弱,甚至有残疾不能自立的子女,会格外关心,念念都要为他预备好现在与未来的生存条件。是故,法藏菩萨悲心必然要关心十方罪苦众生。由此,四十八大愿的排列次序法尔自然地把拔济三恶道众生苦置在前面,欲令一切三恶道众生获致底线的安乐。



“设我得佛”,因为法藏比丘发愿时还是在因地,所以要用一种未来的、权设的语气。法藏菩萨将救苦与成佛紧密地联系起来。表明法藏菩萨发愿首先是为度众生,自己成佛是以大愿兑现为前提条件,如果愿不能圆满,他就不成佛。类似地藏菩萨的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可见法藏菩萨初始发心便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偈)。






“国中无三恶道愿”和“不复更生恶道愿”这两愿于我等业力凡夫,甚为切要。投生于此浊恶世界,吾人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基本上属于三恶道的范畴。从佛教因果缘起观来说,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切众生悉具有妙明真性,有的人随净善缘显现佛法界,有的人随染恶缘坠入三恶道。



为什么会到畜生道去呢?由果溯因,众生若沉湎于五欲六尘,热衷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贪得无厌;对人蛮横不讲理,处理事情不公正;偷盗或抢掠他人的财物;行动不讲仁义,损人利己;对贫穷孤苦的人没有怜悯之心;借债不还;动辄打骂他人,鲁莽粗野;做买卖务求自己多得,不惜坑蒙拐骗,甚至明火打劫;在家中不孝顺父母,工作时不忠于上司;知见邪伪,不信因果,不信三宝;造作种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这些皆是造作畜生道的恶因,恶业所牵,命终就会转生到畜生道去。



畜生道也有种类的差别,罪轻的或者罪重的,有福德的或者没有福德的。畜生道的众生如果听闻到佛法,能够改恶修善,也可以上升。如流水长者子济度一万条鱼,这些鱼命终生到三十三天。若遇胜缘,幸闻念佛法门,生信发愿,亦可直接往生净土,如《往生传》所列鹦鹉、鸲鹆等往生公案。







如果造作更大的恶业,就会堕落得更厉害,到饿鬼道或者地狱道里去。



饿鬼道的因是什么呢?念念无惭无愧,贪求无足,悭吝成性,克扣他人,占小便宜,一切都以自己获利为目的;看到别人布施就不高兴,要去障碍;见到别人得利,内心不爽;本性谄曲,人前装作正人君子,人后尽是小人勾当;破斋犯戒,贪着饮食,不信因果罪福,不信三宝等等。如是恶因,自然感生于饿鬼道。



饿鬼道里面也分为有福报的和没有福报的。有福报的感得大力鬼王、飞行罗刹、地行罗刹,飞行都无有障碍。福报小的难得饮食,常受干渴饥饿逼恼。观音菩萨曾慈悲示现面然鬼王,启施食法事,以济饿鬼众生之苦。古人说“鬼者,归也”,意谓人死之后,大多会变成鬼,人中能生到天者比例约占十分之一左右,下地狱的也是少数,归到鬼道的占多数。鬼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态里面,有时候走夜路会碰到鬼。有些新死的鬼,还有些上吊自杀的鬼会到处找替身。






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些记载鬼的故事。《子不语》中,讲鬼有三个伎俩,若被识破,鬼就一筹莫展了。哪三个伎俩呢?一迷,二遮,三吓。先是“迷”,打扮得婀娜多姿,迷惑你;迷惑不了,就挡你的路,“遮”(俗语“鬼打墙”);遮不住,就“吓”,青面獠牙,披头散发,吐出长舌头来吓你。往往这三个伎俩一使出来,一般人都会被他震住,所以人都很怕鬼。但实际上鬼更怕人,俗话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人的正气、阳气足,而鬼都是暗昧的,但是当人怕鬼的时候,鬼就有力量控制人了,时衰鬼弄人。所以,人要光明坦荡,具浩然正气,鬼就靠不拢。地狱道的众生最苦,所作恶因也更大。包括接触恶友,邪知邪见,不信因果轮回,本性暴恶,念念相续,造上品的十恶业以及五逆重罪(即为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犯根本戒,破他梵行,酤酒,不思君父师长的恩德,妒贤嫉能,破坏寺院,焚毁佛像,诽谤大乘经典,断学般若。能够信解般若空性的人,仁爱善心比较能得到开发。现在很多人不能持守道德底线,这与断学般若有直接的关系。还有的人诽谤三宝,否认佛菩萨的存在,破坏因果三世正法;有的破根本戒的僧众,继续接受信众的四事供养;还有的人错用三宝物,偷寺院的财物;另外,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种种不正业,诸如屠夫、刽子手、打猎、捕蛇、咒龙、盗窃等。从事这些恶律仪法,都是在造地狱业。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婆罗门女救她的母亲,她由于念觉华定自在王佛的名号而得念佛三昧,就来到了地狱。见到无毒鬼王,婆罗门女就问是否有地狱,鬼王说“实有地狱”。那地狱在什么地方?这时候,婆罗门女看到的是一片业海,海水滚沸,有很多罪人在那里沉浮,被诸恶兽争取食啖,还有很多的夜叉驱赶着这些罪人去靠近恶兽。新死的人经四十九天后,若无人为其做功德,救拔苦难,他自己生前又没有善因,则要根据其本业所感地狱,先渡第一重业海,此外还有受苦更深的另两重业海。三重业海之内,是大地狱。在铁围山内有地狱,大海下面有地狱,旷野中也有地狱。地狱又有十八大地狱,每一大地狱又有眷属地狱,即五百小地狱。地狱的名号以及在其中所受的苦楚,那真是无量无数,难以言尽。《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狱名号品》,讲述的就是摩耶夫人向地藏菩萨请教南阎浮提众生造业后,生到地狱的情形、罪报的名号以及地狱的刑罚。地藏菩萨对此只是略说而已,若要广泛详细地述说地狱受报之事,那是“穷劫不尽”。摩耶夫人听了之后,愁忧合掌而退,她为南阎浮提众生所造如许恶业、所受地狱剧苦而愁忧不已。






三恶道是怎么形成的呢?《楞严经》中,阿难尊者首先举出三个生身陷到地狱的事例(私行淫欲之宝莲香比丘尼、杀戮释迦族之琉璃大王、以及邪见谤佛之善星比丘),问释迦牟尼佛:“地狱是有固定的地方,还是自然显现的?还是根据各自的业力,各人变现自己的地狱,并在其中各自受报?”这就是在询问地狱是别业还是共业,以及地狱的处所何在。佛就回答:“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无染,本来并无地狱天堂的分别。只是由于无明现行而成虚妄之见,由妄见而生妄习一一杂染的业力种子,于是就显现了不同的境界。”三恶道的境界,乃至六道、九法界的境界,是由众生的内分和外分所决定的。内分是指众生爱染的虚妄的情执,外分则是指众生的思想观念,由此情与想的比例不同,从而招感六道的差异。若情少想多,就会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若情和想均等,不升不堕生到人间。情多想少的众生则分为几种情况:如果是“六情四想”,就生到畜生道,其中情重一点的就是野兽毛群,情轻一点的就成为羽族飞鸟;若是“七情三想”,就会生到饿鬼道,常被饥火焚烧;若是“九情一想”,就会下地狱;若纯情无想,就会堕到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也叫作无间地狱,共有五种无间:时无间(受苦没有间断)、身无间(一人亦满,多人亦满)、苦具无间(所有的刑具全都用上,苦楚相连)、果无间(犯了罪业,平等受报)、命无间(一天之中万死万生)。阿鼻地狱又分为两种。如果犯的是五逆十恶的重罪,虽然身处阿鼻地狱,但当所处的三千大千世界到了坏劫,整个世界粉碎的时候,也就可以从阿鼻地狱中出来了。但是如果诽谤过大乘佛法,破的是佛的根本戒,而且虚妄说法疑误众生,那即使这个世界粉碎了,还会再转移到他方世界的阿鼻地狱去受苦。若他方世界又要毁坏的时候,会再转到另外一个他方世界的地狱继续受苦。可见,诽谤大乘佛法的罪过特别巨大。






如此看来,地狱的果报是依循着所造的恶业,也是唯心所现的。这里所讲的地狱不是某一个人的地狱,而是称作“同分地狱”,是共同造了地狱业因之人的去处。但在同分地狱中,根据因地的罪业及其轻重不同,又感召到不同的刑罚和受报时间。总之,地狱的果报就是恶业和恶习的产物。在《楞严经》中分出有十种恶习,加上六根的互具的交报,叫作十习因、六交报。



这里举出三种来简要说明一下地狱的构成原理。



“淫习交接”。欲界众生淫欲心最重,男女通过接触得到快感,这样就招引业火,从而就会感召铁床铜柱的境界,因此地狱里面就有铜柱地狱和铁床地狱。淫欲习重的人或者犯邪淫的人就抱在通红的、冒着火焰的铜柱上,铜柱下面有带着刀刃的铁床,同样也很炽热。由于业习深重,铜柱上面的男人会看到铁床上躺着一个漂亮女人,淫欲相感,他便赶紧要下来拥抱,这样两个人就一起焚烧而死,但被业风一吹又会活过来。铜柱上面的女人则会看到铁床上是一个帅气男人,她就赶紧要吸引在一起,于是又会双双焚烧而死。在这样布满铁床铜柱的地狱里,每日万死万生,这就是淫欲的果报。



“贪习交计”。众生有贪欲,财色名食睡都想占为己有,贪得无厌。在追求这些目标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爱力,所以贪财的人一看到黄金就会两眼发直。贪心重的人要把别的东西吸过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癌细胞要吸取其他能量一样。而贪和吸的功能属于水的特质,水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生起寒冷之感,进一步就会感得冰冻,这就是寒冰地狱的成因。贪心重的人就会感召寒冰地狱。



“瞋习交冲”。瞋恨心重的人心热发火,脾气很冲,就表现为伤害色身的金属,所以就会感得刀山剑树的境界。这刀山的刀刃是对着爬山众生的,接触到锋利的刀刃,众生全身的骨肉就被肢解,然后随着业风一吹,又活过来,又继续去爬那个刀山。而剑树的枝叶都是锋利的剑锋,众生往上爬时,枝叶向下,而往下爬时,枝叶则是向上的,锋利的枝叶也会把众生的骨肉全都肢解。此外,在猛火铁城中,表现为火蛇、火狗、火马、火牛以及火车等各种火的形态,都来追击那里的众生。






我等众生在无始劫的轮回中,都曾下过地狱,今世幸得人身,地狱的记忆遗忘了。是故,今生又迷惑颠倒,继续造作地狱的恶业。正是由于我等不相信有地狱,才敢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真是可怜愍者。



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无数的诸佛国土,看到六道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最为剧苦,于是称合悲心发国中无三恶道愿,乃至悲愿慈光加持,令他方无量世界所有三恶道众生,皆能生到我的净土,受我法化,不久悉皆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第一 · 国中无三恶道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05 10:24
大安法师讲 | 不复更生恶道(第2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寿命终了之后,不复更堕三恶道。如果此愿不能兑现,我就不成佛。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不复更生恶道愿》










· 讲 记 ·

为什么法藏菩萨会施设这一愿呢?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刹土时,见到有些刹土中的众生,虽受人天福报善果,然很快人天福报享尽,又堕落三恶道,甚或有些修行人,临终之际,昧却本因,恶业种子现前,又堕落到三恶道里去了。因此,法藏菩萨要令带业往生的天人,虽然阿赖耶识中还有恶业种子,然终究不再堕落三恶道。

如何理解“寿终之后”呢?须知,往生极乐的众生,本身亦如佛一样,寿命无量,并无寿终一事。然有些往生者悲心甚切,于往生之前曾发过愿,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赶紧要回来度有缘众生。这里的“寿终”就是指为了酬自己往生前所发的愿,而离开极乐本土,到他方世界度众生的情形,并不是说在极乐世界还有寿命的终结,故并非真实的命终。

阿弥陀佛发这一愿很慈悲,一切往生者如果还想回到五浊恶世来度众生,都能得到不堕三恶道的保证。这就好比涂上了不死药的种子,有了保护层,在水里不会烂掉,在火里不会烧焦,永远不会损坏。有了阿弥陀佛这一愿的保障,吾人就可以放心地发愿:去极乐世界之后,再回来度众生。因为阿弥陀佛会关照、护佑我们,到他方世界不会再下三恶道,临命终时还能够得佛慈佑,回到极乐世界去。





《西方确指》中的觉明妙行菩萨就是例证。觉明妙行菩萨前身曾是晋明帝时代的人,那一世受贫子身,一心生厌离,勇猛精进念佛七日七夜,证得念佛三昧,见到阿弥陀佛,后于七十五岁时往生。往生之后,悲心甚切,多次回到了震旦国,度化有缘众生。或者作比丘,或者为居士,或者为国王,或者为宰官,或者为女人,甚至还做过屠夫、乞丐等等。虽然他示现了这么多身分来救度有缘众生,但是都能够顺利地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明末清初时,为度他原来在唐代的八个弟子,觉明妙行菩萨降临乩坛为他们传授净土法门。

这个例子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再回来度众生就很自在了。故净业行人首先要成就“往相回向”:所有念佛、诵经以及种种功德悉皆迥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时还要发愿往生彼土见阿弥陀佛之后,还要回到娑婆秽土来度众生,此为“还相回向”。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的整合就能成就净业行人的大悲心,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
第二 · 不复更生恶道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05 10:25
大安法师讲 | 各得真金色身(第3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刹土中的天人,身体悉皆呈现紫磨真金色。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各得真金色身愿》










· 讲 记 ·

前一章所述三愿属悲以拔苦,从这一愿开始属于慈以与乐的范畴,以大慈心惠予往生者的乐事。乐事由浅到深,首先要予众生好的相貌和好的肤色。兹因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时发现,由于众生种族肤色的差别,往往导致傲慢、嫉妒、仇怨,乃至战争。

比如此土,白色人种自认高贵,黑色人种被贬为低贱,一度沦为白人的奴隶,被称为黑奴,于是便产生种族的歧视与屠杀。二战时期,希特勒认为欧洲人种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民族,他建集中营欲将犹太人杀绝,不让犹太人污染他自认为高贵、纯洁的血统。




在佛的眼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平等是心性的本态,亦是法界文明的核心。虽然人的福报有差异,肤色有差异,但在人格上一定是平等的。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体现在他的极乐世界里,众生没有肤色的差异。

法藏菩萨这一愿便从根本上根绝这样的悲剧。身真金色相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排在第十四,这是修慈悲三昧,离开愤怒、怨恨所感得的身相,能够令瞻仰者厌舍爱乐,灭一切罪,生一切善。黄金色代表常住不变,所以在心性上代表实相中道的证悟。只有修集甚深功德,才能感得身真金色相。如摩诃迦叶,往昔恭敬为佛像贴金,今世感得身黄金色,被称为金色头陀。

他方世界的净业行人,无论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能获得同样的颜色——如佛的紫磨真金色,互相瞻视,悉生欢喜恭敬之心。而且当身色如佛的身色时,自信自肯的尊严感油然而生,身心不二,会令往生者的心趋向于佛心功德——清净、平等、慈悲、智慧。阿弥陀佛慈心与乐的功德不可思议。

可见这一愿,不仅庄严往生者的肤色,亦有着修道增上缘的妙用。
第三 · 各得真金色身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06 10:10
大安法师讲 | 形色无有好丑(第4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刹土中的天人形貌、颜色悉皆庄严清净,没有好丑的差异。如果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形色无有好丑愿》










· 讲 记 ·

这一愿是侧重在容貌方面。容貌有高矮美丑的差异,他方世界的众生由于业力不同,相貌的好丑也不一样。中国的相术认为人的富贵贫贱都跟长相的美丑有直接关联。福人自有福相,贫贱者一副贱相。他方世界众生由于长相美丑的差异,每每产生分别心。长得好的沾沾自喜,引以为傲,而长得丑的有自卑感。特别是女人很在意美丑,美女眼空一切,丑女看到美女则会产生深刻的嫉妒心,由此引发种种纠纷摩擦。

现代人身见我执越来越重,所以美容的生意很兴隆。很多女人去美容,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塌鼻梁垫成高鼻梁等。而且不少男士也去美容,令人颇感怪异。然有人花了很多钱去美容,效果并不好,有的反而被毁容,有的被人蒙骗,花了不少冤枉钱。其实有个不花钱就能让自己容貌庄严的方法,那就是念佛。





《贤愚经》中波斯匿王与摩利夫人生了个丑女,就是经由观佛形相,变得相貌端严,如同天女的。念佛观佛能够改变容貌是有依据的。《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已然入到吾人心想中。吾人或观佛相时,或执持名号,是心即能呈现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当吾人至诚念佛时,身心柔软,容貌也会趋向于佛的相好。

在这个世间,长相的美丑需要自己负责任。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吾人的容貌便超越业力控制了,阿弥陀佛以平等慈悲心将佛的相好全都恩赐给我们,不仅往生的天人有着佛的容貌,甚至他方世界蜎飞蠕动之类众生,如猫、狗、老鼠乃至地狱众生往生,经由宝池莲华化生,悉皆平等一相。三恶道中的往生者,亦如佛相,与其他道的往生者,亦无好丑的差别,所获利益更为不可思议。此乃阿弥陀佛平等愿力加被所致。

极乐世界的众生平等一相,不会因相貌好丑的不同而引起斗诤、仇怨、摩擦,乃至战争。往生者由相互的平等相,体认无相,无相又无不相,是为妙相。
第四 · 形色无有好丑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10 12:55
大安法师讲 | 生者皆得宿命(第5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识宿命,

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国中天人,悉具宿命智通,最低限度能了知百千亿亿诸劫之事(那由他即亿)。若此愿不兑现,我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生者皆得宿命愿》










· 讲 记 ·

法藏菩萨发愿在他成佛的时候,他国土中的天人都能了知自己与他人过去世的生命流转的情形。“那由他诸劫事者”,了知宿世之长,至少有百千亿亿诸劫的事。“事”就包括出生时劫、名字、种族、寿命、福报以及所处刹土的情况,等等。这里表达“下至”的时间,亦隐含“上至”的时间,那就是无量无数不可说劫的时间维度了。



阿弥陀佛把宿命通愿摆在首位,蕴义深远。设身处地想,他方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宝池德水,从莲华化生出来,具证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其新奇、诧异、惊喜油然而生。这时的往生者期冀知道生命大幅转换的真相,阿弥陀佛适时地以宿命智通,惠施于往生者,令其了知自己的前生是在何方国,是何身分,以何方式得以往生,再看到自身紫磨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乃会深深感戴佛恩,至诚稽首阿弥陀佛。诸往生者常端坐于宝池莲台上,各述自己来生始末,了知得以往生之因悉是信愿念佛,仰托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所致。莲池海会胜友“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四海皆为兄弟也”,倍感亲切。






宿命通有通过修禅定而获得,有自然获得。宿命所知的时间有长短的差异。有的人一生下来,便知道前世,所谓的“再生人”,有的能够知道三世,证果的阿罗汉入定则能知道八万大劫的宿命。



阿弥陀佛给予往生者宿命智通,远超于声闻、缘觉和菩萨的所知境界,乃是佛地果觉的宿命通的赐予。此宿命通能够了知自己以及一切众生的宿命,对其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时间中,宿世所经历的种种事情都能了解。比如出生的刹土、名字、种族、饮食、苦乐忧喜、寿命长短、修行与否、与善知识的缘分,等等。无量劫以来,众生在六道不停地轮回,或许今生在人道,下生就到了畜生道,再下生又在天道……即使是畜生道,又有不同的畜生种类。总之,有种种品类。而且并非只在一个地方投生,还有种种国土,很多的刹土都去过。佛境界的宿命通对于这些,以及种种因缘、受生差别等等,皆悉了知。而且不仅知道凡夫的宿世因缘,也能够忆念、了知过去无量无数劫一切诸佛种种八相成道教化众生的事迹。



宿命智通亦是一切众生本具。只是由于我等众生心性散乱浑浊,致令此能力被禁锢。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强缘加持,令一切往生者首先获得此本具之宿命智力,直接开发出大乘佛地的宿命智通。何幸如之!

第五 · 生者皆得宿命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11 09:14
大安法师讲 | 皆得天眼彻视(第6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得天眼,

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国中天人都能得到天眼智通,最低限度也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的情景。若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皆得天眼彻视愿》










· 讲 记 ·

天眼即为天趣之眼,为五眼之一。它是以色界的四大(地水火风)要素所造的清净眼根,能够现知和前知或粗或细、或近或远的一切诸色,能够见到众生未来死此生彼的情形。天眼通亦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修行得到的,另一种是与生俱来,自然报得的。一般天眼通只能见到自己这个界面,以及层次低于自己的众生的情况,但这一愿所体现的天眼通是能够见到十法界的情形。



另外,从通途佛法来讲,天眼通由于修证程度的不同会有广狭的差异,声闻缘觉在作意和不作意的情况下所见的区域是不一样的,而且最多不超过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但在这一愿中,所施设能观区域最低限度都有“百千亿那由他”的诸佛国土的广阔境界。






圆教的诸佛菩萨通过天眼能够见到现在以及未来无量无边世界的事情。《华严经》表述:菩萨摩诃萨以天眼通能见到无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众生升沉转回之情况。他们在何处死亡,又在何方出生;或升入三善道,或堕到三恶道;或由善因得福报,或由恶因遭罪果;相貌或美好,或丑陋。这些品类无量的六道众生,菩萨都能够以无碍天眼悉皆明见。并且,也能见到这些众生随其业报招感的种种苦乐。所见情形,如明镜自鉴,无有错谬。



我等众生虽然本具天眼智通,然由烦恼厚重,肉眼昧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隔着墙壁就不知道墙壁外面的事情。比如有否地外文明之事,由于没有天眼通,纵然证据甚多,吾人还是多疑少信。若具天眼通,就能了知其他星球的种种情形了。或者佛力加持,令凡夫得见。如《法华经》发起序中,“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若吾人能厕身法华胜会,目睹佛光所现他方世界情形,有否地外文明,就不是猜测推断的范围,乃是现量亲见的境界。






极乐世界的天人欲见其前世的家亲眷属、国土情形,立时可见。不仅能够看到现在,乃至于能够了知尽未来际无数劫,一一劫中所有众生命终之后投生何方,以及种种业行果报,或善或不善,或修行或不修行,或决定出离或不决定出离,或邪定聚或不定聚,或积集善根或不积集善根,或积集罪恶法或不积集罪恶法等等,这一切都能了知。而且还能了知尽未来际不可说数劫,一一劫有无量的诸佛名号,一一如来修因证果的过程和他们教化众生的佛事。



天眼通能够知道现在他方世界众生的情形尚可理解,但为何还能知道未来际众生和诸佛出兴于世的情形呢?



华严十玄门有“十世隔法异成门”,表达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在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这三世中,每一世又分别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样一共有九世;这九世入于现前一念,即为第十世。十世是相即相渗的,现在世可以入到未来世,同时未来世也能入到现在世,现在世亦可入到过去世。在吾人线性思维中,未来世的事情尚未发生,如何可见呢?然在事事无碍法界中,未来世即能够入到现在世。从以相渗相即来观照,吾人现前若善若恶的念头都会影响未来无量劫的事情,而未来的事情也能影响到现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时间的相即,在天眼智通中能有立体全方位的呈现。现代量子物理学与超弦理论也在研究时间相即的问题。







或有人提出诘难:他方秽土尤其欲界众生都有饮食男女的欲望,阿弥陀佛为让往生者心清净,曾发愿国无女人,这对修清净梵行有益。然又让往生者得天眼通,看到他方世界女人,以及家庭生活,这不是对修行有妨碍吗?这种质疑,乃是以凡夫心度圣贤腹,并不相应。须知,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从莲华化生,获得天眼远视的功能,同时心地开明,般若智慧现前,悉皆现量了达一切法的空性,如梦幻泡影。一切幻化之相,当体即空,无所得,幻化女人相是不可能再污染往生者的清净心的。更何况极乐天人之天眼智通也是随心所欲的,若想见,自然见到欲见之事;若不想见,则了不可见。是故吾人毋须替极乐圣众担忧。

第六 · 皆得天眼彻视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15 09:10
大安法师讲 | 皆得天耳彻听(第7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得天耳,

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

不悉受持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天人都能得到天耳智通,最低限度也能够闻到百千亿亿诸佛所说法音,悉皆信受奉持。若此愿不成就,我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皆得天耳彻听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悲心加持,令诸天人得天耳智通,听到十方诸佛说法的音声,信受诵持,开启智慧,增上自证功德。下至听闻地狱众生受苦的音声,饿鬼饥渴逼恼求索饮食的音声,禽兽鸣呼相叫的音声,增进利他之大悲心。可见,天耳智通是自证化他之增上缘。对我等阎浮提众生尤为亲切重要,我等众生耳根最利,修行常从耳根入手,天耳智通即是返闻闻自性契证圆通之增上缘。



极乐天人所具天耳智通亦是佛地果觉功德,所闻的区域无量广大,能闻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的一切音声,对此一切音声,想闻即能闻到,不想闻就寂尔无声,随意自在。例如东方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的诸佛,所说的经法,所施设的善巧方便,所调伏的烦恼,所证得的甚深的法性之海,种种善巧清净之法,都能听闻受持。而且对于佛所表达的或文句,或法义,或者对一人说的,或者对众人说的,如佛所说的音辞、智慧等,如所了达,都能记忆不忘,不迷不惑。听闻之后为其他众生演说,也能令他人得到悟解,不忘失一文一句。不仅东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说法能够听闻受持,对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法,亦复如是。且耳根聪彻,闻一音,悉了无量义理,彻法性之源底。






如此世间有耳根聪利者,听音声就能诊病、算命,诸如寿命长短和福报大小,以及身体的疾病情况,聆听国家的音乐就能知道其国运的兴衰。战国时期的大音乐家师旷就有这种闻声辨乐知兴亡的能力。他为了使耳根聪彻,不惜将自己的眼睛熏瞎,令心力专注于耳根。这就是“绝利一源”。杜绝了其他分散心力的渠道,把所有心力聚焦于耳,这耳根的功能就能够十倍、百倍,甚至万倍地增上,于是就能出现奇特的功能。



兹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极乐天人的天耳智通能够通达十法界,上至佛法界诸佛讲经说法的音声,下至阿鼻地狱众生痛苦呼救的声音,悉能听闻。由此,增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

第七 · 皆得天耳彻听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15 09:11
大安法师讲 | 皆得知他心念(第8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

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的时候,我国土中往生的天人都能照知一切众生心中所念,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亿诸佛国中众生的心念。若此愿不能实现,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皆得知他心念愿》










· 讲 记 ·

法藏菩萨观察他方世界发现,若仅能以天眼看见他方世界的形象,以天耳听闻他方世界的声音,却不能了解他人心之所念的话,也是不完美的。众生心机不一,内心的想法,不会轻易暴露出来,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发生欺诈、误会以及善恶难分的情况,古往今来知人最难,只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时间相处观察,才能知道当人的品操。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周公和王莽。从外在形迹来看,这两人有相似之处。白居易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寓意深刻,意谓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周公非常勤劳地辅佐幼主成王治理天下。这时却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说周公要篡位,成王听后也起了疑心。于是周公就到楚地躲避,致令天象发生变异。后来成王发现了一份周公舍身救武王的祈祷文,这才相信周公之忠,将他隆重地迎请回朝。而王莽开始为官时行事非常谦卑,礼贤下士,生活简朴,可是一旦取得王太后等的信任,掌握了实权,他就篡夺了皇位。这二人同居实权高位,然居心行止却迥然不同。若周公在被谗言所伤的时候就去世了,或者王莽在他礼贤下士、谦恭简朴的时候离世了,那后人又如何知道这两人究竟是忠还是奸呢?毕竟凡夫没有他心智通,无法辨别,只有事后方可评判。







古往今来,识别人心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孔子有一段识人的箴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这几句话耐人寻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指了解一个人,需要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动机,细微地了知他的心安在何处,如此一来,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呢?一般注释悉作如是说。而蕅祖解释,这个“其”字,不是指他人,而是指自己!意谓识别他人,先要认识自己。要观照自己的行为动机,要观察自己的心安在何种状态。他人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本源是自己。如果对自己显现的心不了解,又何能知道对方的心呢?知人先知己。自己意念如明镜,犹能照见他人心之所念。是故《金刚经》云:“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阿弥陀佛加持国中天人的他心智通,首先知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念头的差别,诸如善心、不善心、广大心、狭劣心、顺生死心、背生死心、妒嫉心、贪欲心、欺诈心、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天龙八部的心、三恶道众生的心、处在种种厄难的众生的恐惧心,等等,对于这些无量差别的种种众生心,极乐天人悉皆分别了知。不仅了知一世界,进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众生的心悉皆分别了知。知其因缘成熟,便不失时机地予以度化,应以何身得度者,悉现何身而为说法。须知得他心智通有助于普度众生。佛在讲经说法前之所以要入定,就是要观察与会大众根机与心理状态,然后才能够应机而说。对声闻根性的人便以声闻法引导,对大乘种性的人便称性宣说摩诃衍。贪欲心重者,教其修不净观;瞋恚心强者,令其修慈悲观;乃至业障重者,敕令忆佛念佛。如是观机逗教,应病与药。机教相应,众生得度。度化众生,法不应机,等同闲言语,众生得不到受用。







然众生的机心犹如海底暗礁,极其复杂。吾人念念向外奔逸,很少返观自己的内心世界。若回光返照,就该生起大惭愧心。吾等业识心中,业力妄想杂念无量无边,且善少恶多,充斥着黑暗有毒的念头和负面的能量。三毒烦恼令吾人身心染着不清净,一则身体素质陋劣,四大不调,五脏六腑失去平衡,常常生病;另一方面,心理上焦躁烦乱,心猿意马,不得安宁。身心悉皆陋劣,构成五浊中的众生浊。



感恩阿弥陀佛,令十方诸往生者,不藉长久修持,自然报得他心智通,随应他方众生心念欲乐,予以相应的接引化度。又因国中天人悉具他心通,诸极乐同仁心之所念,口之欲言,预先便知心意,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莲邦胜友,其乐融融。

第八 · 皆得知他心念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1-16 08:42
大安法师讲 | 皆得神足飞行(第9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得神足,

于一念顷,

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的天人都能得到神足通,于一念顷,最低限度都能够超过百千亿亿诸佛的国土。若此愿不能实现,不成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皆得神足飞行愿》










· 讲 记 ·



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加持极乐国天人皆得神境智通,往来十方世界无有障碍。神足通一般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身体能飞行,如鸟无碍。这种飞行能力有自然报得的,有由禅定生起来的。



《观经四帖疏》记载,提婆达多为名闻利养故,欲学神通。起初,他向舍利弗、大目犍连等去讨教,这些大阿罗汉知道他的动机不纯,拒绝教他,只是叫他修四念处。最后,提婆达多就找到他的弟弟阿难尊者,对他说:“你是我弟弟,你得教我神通。”阿难只证到初果,没有他心通,不了解提婆达多的动机,于是在僻静之处教他得神通的方法。





提婆达多就依法专注一心地用功,经过七日七夜得到了神足通。于是,便来到阿阇世王子的宫殿前,呈现神通身飞虚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在空中行走坐卧等等。阿阇世王子睹见,生敬重心,开始做提婆达多的护法。



神通的第二种形态是“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意谓可以把遥远的地方移到近处来,无须行走就已经到目的地。此神通也包含将近处移到远处。



第三种就是“此没彼出”,于此处消失不见,却在其他地方出现了。唐代的万回奉父母命,给戍边的大哥送信及衣物,往返路有一万里,他却早上出发,傍晚便回到家里向父母覆命了。



第四种是“一念能至”,也叫势运通。对于遥远的地方,只要举心动念系缘,身体就到了。二乘的行人能够拥有前三种神足通,即身能飞行、移远令近和此没彼出,然第四种念头一动、身即能至的神足通则只有圆教佛菩萨才能具备。






极乐国的天人都能够在“一念顷”,分身散影,不前不后,同时到达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华严经》表述:菩萨能闻到极远的一切世界中诸佛的名号,所谓无数世界、无量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诸佛之名,只要系缘某尊佛的名号,就能见到自己的身体在这尊佛的刹土。所谓报身不动本处,即有无量无边的意生身在一念之顷同时抵达百千亿那由他的诸佛国土。就如同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三七日,为界外菩萨大士称性宣说《华严经》,七处九会,释尊在菩提树下寂然不动,分身到忉利天、夜摩天、他化自在天等处讲法。这些菩萨一得闻彼诸佛名,不动本处就能见自己的身体在彼佛所礼佛、供养、赞叹、承事、问菩萨法、入种种的佛智慧……而且,动经无量劫如此行为,无有断绝、无有疲厌。净土经典中谈到极乐世界菩萨每天做的事情,他们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满众多的杂色华到他方世界去供养诸佛。供养完毕,食顷间,又回到了极乐本土。自行化他,续佛慧命,能令佛的种性不断绝故。






由于证到了离相法界,具有神足通的菩萨还能显现无数的色身,令所教化的众生见到,为所教化的众生转法*,为所教化的众生起种种神通,为所教化的众生施作种种的佛事……如在此娑婆世界,阿弥陀佛示现为丰干禅师、永明禅师,文殊菩萨示现为寒山,普贤菩萨示现为拾得,弥勒菩萨示现为布袋和尚,观世音菩萨示现马郎妇(又称提篮观音)等。分身十方,游戏神通,广度群萌。



神足通需要甚深禅定功夫才能显现,这对于我等乱心凡夫来说,殊不易得到。然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化生出来就自然具有神足通。而且得到的还是远超声闻缘觉境界的大乘神足智通。于是,我等生到极乐莲邦,若想回到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念头一动,就可以自如地过来,欲想到他方佛国供佛听法、观摹,悉皆称心如意,逍遥自在,乐不可言。

第九 · 皆得神足飞行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2-02 19:42
大安法师讲 | 不起贪计身见(第10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刹土的天人离开对诸法的虚妄取着,断除对自身的贪恋计较。若此愿不兑现,就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不起贪计身见愿》










· 讲 记 ·

这一愿也称为“得漏尽通愿”。漏是烦恼,漏尽就是烦恼断尽的意思。本愿中讲不起贪计身见,即破除身见我执,断见思惑,得人我空。并断尽法执,就得法我空。如是证得人法二空,就叫“漏尽”。

身见我执,是吾人与生俱来最大的烦恼与颠倒,非常坚固。吾人本能地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真实的,有主宰义,执着有一个“我”,于是也就产生“我所”的概念。与生俱来的我执叫俱生我执。唯识学讲人有八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为末那识,其特质是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执着前六识为我所用,于是形成了我与我所的观念。由此身见我执就生起了一切恶见、邪见,起惑造业,生起诸多烦恼,导致深重的痛苦,身见我执可谓是烦恼之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四比丘在树下讨论世间什么最苦。有说淫欲最苦,有说瞋恚最苦,有说饥渴最苦,有说惊怖最苦,四个比丘各执一端争执不休。佛陀经过树林时,四比丘便将所争论的问题向佛陀禀白,请开示。佛陀告诉这四比丘,汝等所谈的都不是究竟的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所有的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是由身体衍生出来的,所以身体才是众苦之本。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的就是人之大患就在于有身,身体是祸患的根源。世间人一辈子劳心劳力,忧畏万端,用尽心机,无恶不造,其根源正是在于身见我执。只要有“我”和“我所占有”的观念,就被系缚在三界,生死不休。是故佛陀开示:要想离开世间的痛苦,就得要破除身见我执,才能得到寂静妙常,涅槃为乐。





吾人见惑的第一个惑就是身见。针对此一坚固的见惑,首先得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破身见我执入手。破我执,进而破除法执。《金刚经》“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以般若慧剑,破除人法二执,证入空性。然因众生对身见我执以及六尘缘影的执着极为深固,是故,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的经典。

般若智慧能够让我们观照一切法的真相。

世出世间一切法,所谓色法、心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贤法,悉皆缘生无性,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身如幻,从无明起,由业缘生,因生厌离,力破身见。《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以身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如来故。又云: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证知,舍身供养破身见,功德甚深且巨,昔智者大师即是诵到这段经文时,寂尔入法华三昧的。





阿弥陀佛在因地已经观察到他方世界的业力凡夫,念念俱生我执,念念贪着法的真实性,在我执和法执的怪圈中,难以出离。故以大慈悲心,称性发此大愿。他方世界的众生只要信愿称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得佛智慧光明加被,除灭我执身见,于极乐国七宝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彼无我,无竞无讼,获得与如来一样的金刚那罗延的身体,乃无相无不相,人法二空,逍遥自在,伏灭三毒烦恼,趣向无上佛果。全摄佛德为己用,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此与通途佛法靠自力修行,动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辛劳修习,方得人我空,自有云泥之别。

净业行人宜常思惟此愿法义,于此秽土,虽做不到破身见我执,至少也应淡化对身体的执着。比如有人将身体健康长寿作为念佛功夫好的标志,甚或认为,人能活到一百二十岁,就代表很有道行。所以,就有些僧人执着这点,身罹病患,不是繁念佛号,矢志安养,而是到处求医问药。这都是身见我执的表现,吾人要加以警觉。莲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四十九岁就成办净业,预知时至,留偈,自在往生。诸信徒环绕,请他长久住世。省祖回答:“我去,即来。”可见,往生极乐净土乃是从三界牢狱释放,此大火聚,彼清凉池,欢喜前往,领受故乡风月。若眷恋此臭皮囊,贪生怕死,滞留火宅,不愿往生,岂不愚痴颠倒之甚?
第十 · 不起贪计身见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2-02 19:44
大安法师讲 | 正定必至涅槃(第11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住定聚,

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天人悉皆住大乘正定聚,必定证得大乘佛果。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正定必至涅槃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或有众生遇佛法而修行,动经无量劫,进进退退,唐丧光阴,了生死成佛道,遥遥无期,故悲心启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圣众,悉皆成阿鞞跋致菩萨,究竟圆满佛果。阿弥陀佛在此愿,直接彰显肇立四十八愿建立净土的终极目的,欲令十方众生往生极乐,成就佛果而已矣。



“定聚”即为正定聚。聚是类别的意思。经典中将根性不同的众生,以类聚之,不出三种。一类是邪定聚,必定堕入六道轮回者。第二类是不定聚,能否得解脱随缘而定,遇善缘即上升,遇恶缘即堕入轮回。主要指信位及内外凡夫,进退不定。第三类是正定聚,决定得到菩提涅槃、佛果的,属大乘初住以上者。正定聚也即不退转位,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初得无生法忍,即为正定聚。






我等凡夫在修菩提道成就佛果的过程中,此三关难以透过。



第一关是脱离三界分段生死难。按通途佛法,一定要断除见思惑,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才能离开三界的分段生死,而浊世众生欲凭自力修戒定慧断尽见思惑,基本上难得其人了。而净土法门以自力感通佛力加持,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便巧地透过了这一关。



第二关是不取证偏真涅槃难。一般修行人断见思惑,证人我空得偏真涅槃,便容易中止化城,堕无为坑,饮三昧酒,取证偏真涅槃。乃至大乘圆教七地菩萨获得寂静真常的觉受,亦欲取证,此时十方诸佛加被他,唤醒他因地所发的菩萨愿,他才能重新发起修菩萨道之心。由此可见,阿弥陀佛发愿,加持诸往生者必定到达成佛的目的地,便顺利地通过此难关。



第三关是得阿鞞跋致难。得不退转位乃断无明,至少圆教初住以上的证量。圆教初住菩萨功德甚深,已能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这一愿,阿弥陀佛保任带业往生的天人悉能得阿鞞跋致,中间也不会遭遇退转的陷阱。







有些修行人慈悲心深重,欲于此世,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救度众生。然未证无生法忍欲住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无有是处。(龙树菩萨语)



因为自己烦恼厚重,结果非但度不了众生,自己却反而被众生度入恶道。是故要想实现普度众生的悲愿,理应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得大乘正定聚,尔时再回入五浊恶世度众生,才是智慧选择。



往生极乐世界入正定聚,自不待言。然此愿亦包含加持当往生的净业行人,亦获住正定聚之密义。《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表述:“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意谓入正定聚包含二类念佛行人:一类是已往生的彼国众生,一类是“若当生者”,即尚未往生的净业行人,若能深信、切愿、称名,死尽偷心,不换题目,如是真念佛人,即人中分陀利华。若是邪定聚和不定聚的众生,不可能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建立的原理以及阿弥陀佛大悲愿心,也就不能产生决定的信心。夹杂着怀疑,易被其他修行方法所动摇。是故此土信愿称名者亦能得到这一愿密义的加持。莲宗祖师常开示,真能深信切愿持名,已是极乐世界之嘉宾;虽然身还没有往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已然诞育了一朵标上其名的莲华了。至心念佛,即入正定聚,阿弥陀佛愿力加被,妙德难思。

第十一 · 正定必至涅槃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2-03 09:08
大安法师讲 | 光明遍照十方(第12愿)

原创 大法师  东林法 发表于江西


15.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
,东林法音




愿 文


设我得佛,
光明有限量,
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光明不可限量,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最低限度也能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的范围。如果这一愿不兑现,就不成佛。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光明遍照十方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庄严法身其核心功德即无量光与无量寿。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的时候,见到他方刹土依报有昼夜,有明暗交替,正报众生内心更是无明暗冥,于是便发愿自己成佛所住持的刹土无论是依报器界,还是天人圣众的身心,悉皆内外明彻。亦令自己的光明无量,遍照十方无数刹土,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我光明的注照。以光明摄受救度众生。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彻证心性之寂体自然显现的照用,广大而神妙,充满整个法界。光明是愿力的载体。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光明就会过去。弥陀光明功德能够令九法界众生身心柔软,生起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即便是三恶道的众生接触到这束光,苦刑也会终止。阿弥陀佛的光明亦是般若智慧之光,有着十二光如来之妙用。其无碍光便能穿透一切障碍,墙壁、高山、铁围山不可阻挡,众生的业障也不可障碍。《地藏经》中讲众生的业障之深“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然阿弥陀佛的大悲威神光明却如大冶洪炉,可消融众生一切业障的片雪,起到了拯救众生的妙用。

图片

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之极,遍一切处,无时不在。或有人诘问:既然阿弥陀佛光明无时无处不在,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呢?答:咎在自己,非佛光不照。如阳光普照,盲人却看不到;或在头上顶一个木盆,那也看不到阳光。盲人和顶木盆比喻怀疑之心。接触不到佛光的原因是怀疑,因怀疑才不肯老实念佛。如是,佛光虽然存在,却无法作用于怀疑者。

可见,怀疑才能成为阻隔阿弥陀佛摄受的障碍,莲宗大德常云,“唯有狐疑是弃才”。阿弥陀佛以光明作佛事,以光明妙德拯救我等众生,而光明妙德就凝聚在名号里面,光明和名号的同源性运作,成办度生佛事。是故,我等净业行人持念佛号时,阿弥陀佛的光明妙德就被召唤出来。吾人得到名号光明的加持,就能远离一切魔障,在净业修行路上一帆风顺,安然直抵极乐彼岸。诚如百丈怀海禅师所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第十二 · 光明遍照十方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2-04 07:26
大安法师讲 | 寿命同佛永久(第13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16.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
,东林法音
,



愿 文


设我得佛,
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能够有百千亿那由他劫长的寿命。若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寿命同佛永久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到有些国土有佛示现,由于寿命不长,很快灭度,众生无有依怙,不得解脱。佛法经历正法、像法和末法时期,最终佛法在此世间消失。众生便长夜漫漫,没有了佛法的慧炬,无法离开轮回,苦不堪言。所以法藏菩萨就发愿,自己成佛时,住世寿命无量,广度众生。《寿经》汉译本的愿文表达:令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人道,悉作辟支佛、阿罗汉,皆坐禅一心,共欲计算阿弥陀佛寿命几千亿万劫岁数,无能算知。

阿弥陀佛有着如是无有限量的寿命,这就令十方众生安心了,假设阿弥陀佛寿命有限量,他方念佛众生难免忐忑不安:自己好不容易往生到安养国了,而阿弥陀佛或已经灭度了,那可不是功夫唐捐吗?然这一愿昭示:阿弥陀佛的寿命无有限量,我等众生无论何时往生,阿弥陀佛都会于临命终时,与诸圣众慈悲接引。并于极乐世界七宝讲堂,讲经说法。我等信解此愿,便义无反顾,安然前往彼土了。



对于佛而言,假如所有的功德都具足,刹土的一切也极为庄严富丽,接引众生也甚为殷切周密,然若寿命不长,那也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好比一个脱落杯底的玉杯,质地再好也是无法盛水的。在世间法当中,长寿更是福报的第一要素,《尚书·洪范篇》“五福”中,长寿排第一。给人祝寿会说寿比南山,而短寿尤其夭折,却为人们所厌恶。然在善道中长寿固是大福报,然在地狱里长寿却就是负面价值了。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建立在无量光和无量寿这两愿当中。无量光代表横遍十方的照用,无量寿代表竖穷三际的寂定。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就是法界的体性,就是一切众生的心性,所以阿弥陀佛名号是依一切众生本具的横遍竖穷的无量光寿的性德而建立的。



蕅益大师曾开示众生心性与名号的关联性: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弥陀名号?离却弥陀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由此同体关联性,就自然彰显出念佛的妙用——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假托阿弥陀佛名号的果德来显发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心性,因心果觉,相得益彰,构成莲宗一大特质。

由于名号内具有无量寿与无量光,是故,依托无量寿的寂定就能修止,依托无量光的功能就能修观。吾人只要以佛号为所缘之境,一心持念即为止观并运;有止就有定,有观就有慧,就是定慧等持;有定就有寂,有慧就有照,就是寂照不二;寂为无量寿,照为无量光,光寿一如,全体是一真法界的体性。举法界全体作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作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乃至作“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用以普度九法界众生、安立极乐净土,速成佛果。阿弥陀佛成就光寿无量二愿,度尽众生之能事毕矣。佛恩浩大,何其仰答,唯有老实持名,往生净域,庶几报答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第十三 · 寿命同佛永久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3-12-05 09:37
大安法师讲 | 声闻广多无量(第14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29.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愿
,东林法音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声闻,有能计量,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
悉共计校,知其数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声闻(含缘觉)圣众,广多无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成就辟支佛的神通智慧,以百千劫共同计算其声闻圣众的数量,亦不可能计算清楚。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声闻广多无量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刹土,虽也有佛示现八相成道,大行法化,然座下弟子甚少,如此世间释迦牟尼佛,座下常随众只有千二百五十人,未尽庄严。是故发愿,令我成佛时眷属——座下的弟子圣众无量无边。弟子中有天人,有声闻,有菩萨,在这一愿中,就以声闻来作代表。

为何以声闻做代表呢?乃由对净土妙法,声闻比天人与菩萨更难启信。

声闻种性,视生死如怨家,厌离心切,急求自度,得人我空,得无学位,便得少为足,中止化城,对庄严净土、饶益众生不生好乐。以舍利弗为代表的声闻,才会在法华会上深深地自责,之前同样是参加法会,为什么自己会对佛所讲的大乘菩萨法置若罔闻呢?甚至在维摩诘的法会上,当维摩诘大士显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时候,摩诃迦叶感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痛感自己一辈子都没有闻到大乘佛法,于是悲痛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修习小乘戒行的声闻,只要闻信净土法门,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亦皆悲愿摄受,令其得生安养。然由生前所修习的是声闻乘,阿弥陀佛也就顺着小乘的根性应机宣说藏教和通教的三十七道品,让小乘行人断见思惑,证到阿罗汉的果位。这时的声闻已不再是定性声闻了,实则在生前信愿求生净土时,已然是回小向大的菩萨种性人了。若是定性声闻,是闻不到净土与阿弥陀佛名号的。若闻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名号,深信切愿求生净土,那就不是藏教和通教的行人了,乃是别教和圆教的菩萨种性了。从断惑的程度或从原来的身分上来说,假名声闻,然其种性已经是菩萨了。声闻行人的目标指向偏真涅槃,是不可能再发起菩提心的。而阿弥陀佛以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摄受声闻众往生彼国,又以神妙之力令其发起菩提心。



昙鸾大师对此有一个比喻,有毒的鸩鸟入到水中,水里的鱼、虾等都会死亡。若能解鸩毒的犀牛角入水,被毒死的水族众生就能奇迹般地复活。小乘声闻种性如中鸩毒的水族,而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像犀牛角。阿弥陀佛能够摄受这些声闻到极乐世界,让他们重新生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乃是不思议中大不可思议了。

这一愿也能够引发他方世界声闻对求生净土的信乐。若他方世界的声闻众得知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声闻,也会激发他们共同趣向极乐净土的意愿。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皆成就辟支佛的神通智慧,并用百千劫的时间来一起计算——无能算清阿弥陀佛初会声闻数量,“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法会已历百千万次了,其参与法会的声闻数量,更是非以算计之所能知。座下的声闻弟子数目如是,座下的菩萨天人弟子的数目亦复如是。“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往生论》)阿弥陀佛乃佛中之王,不可胜数的声闻菩萨天人成就其眷属庄严功德。
第十四 · 声闻广多无量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11 11:06
大安法师讲 | 寿命修短随意(第15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30.第十五愿:寿命修短随意愿
,东林法音
,19分钟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
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有一类天人,曾发还相回向愿,可自在选择在极乐净土或长或短的寿命。若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
图片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寿命修短随意愿》




· 讲 记 ·

在第十三寿命同佛永久愿中,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成佛时,应身寿命无量无边,并以平等心,令国中天人圣众也如佛一样寿命无量。这是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自然生起的一种悲愿。他方众生的寿命长短与业力相关。业力凡夫于五浊恶世大多寿命短暂,如此土人寿不超过百年,修行佛道很难有结果。闻法修行,刚摸到点门道,寿命却结束了;转生下世,侥幸再得人身,又有隔胎之昏,修行又得从零开始,这样便很难成就佛果。是故阿弥陀佛发愿成佛时不仅自己寿命无量,同时也要令国中天人寿命无量。

然阿弥陀佛的这个悲愿还有更加细微的考量,虽然寿命无量为大多数往生者所期盼,然有些往生者生前曾发愿,往生彼土见阿弥陀佛后,即回入生死苦海救度众生。如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修短自在,令其有在极乐世界寿命长短的自由选择权。佛的无量智慧中有延促智,既能使寿命延长,也可以使寿命缩短。阿弥陀佛将寿命延促智也恩赐给国中天人,令其寿命长短随意。



有了“除其本愿,修短自在”的保证,也就说明,在他方世界乃至吾人所处的娑婆世界,即有诸多极乐世界菩萨,酬愿示现种种身分,回入娑婆度众生。如《西方确指》中的觉明妙行菩萨,东晋时期,以贫子身,经过七日七夜专精念佛,得念佛三昧。于七十五岁时往生极乐世界。随后酬愿示现多种身分回到震旦国,或示现国王身、或臣宰身、或比丘身、或居士身,乃至示现屠夫身和乞丐身。随机度化有缘众生往生净土。

再比如省庵大师,才四十九岁,证得念佛三昧要往生的时候,大众祈请他长久住世度生,省庵大师的回答:“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大师的愿心承诺,亦一定会兑现,只是我等肉眼凡胎,不知省祖又会示现何种身分弘佛法、度众生。



古往今来,诸多极乐菩萨以悲愿回入此土,弘护莲宗,人多不识,他自己也不可泄露身分,唯于命终,阴有遗言,嘱付佛法,令生敬信。

宋代处谦法师,有道德,有智慧,精通天台,兼修净土,曾经十坐道场,住持道场四十年,讲经不断,度化了很多人,名震朝野,皇帝赐号神悟,以示崇敬。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沐浴更衣已,集合大众僧,诵《普贤行愿品》与《阿弥陀经》。升大座,称扬赞叹极乐净土的功德。向大众透露:“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说自己得无生法忍很久了,今以无生而生净土。试想若是业力凡夫,纵然尽形寿勤勉修行,开悟证初果,亦稀有难得,更何况得无生法忍,证菩萨摩诃萨位。可见,处谦法师“内秘菩萨行”,由本垂迹不可测量矣。
第十五 · 寿命修短随意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11 14:31
大安法师讲 | 国中无不善名(第16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3-11-02 06:01 发表于江西
3.第十六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意谓
   我成佛时,在我的剎土中,国中天人不仅不会遇到不善的事实,乃至连不善的名称都听不到。如果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讲记

  愿文中的“不善名”就包括三恶道的名称(诸如牛羊猪狗象马等名称,罗刹·恶鬼·毘舍阇等名称,阿鼻地狱,阿旁鬼卒等名称),女人,六根不具,以及种种引发忧愁烦躁的名号等等。“不善”意谓跟真如自性相违背,与无明烦恼恶业相应,而且对今世和来世的慧命会产生损害的作用。
   比如五浊恶世,不善的事与名甚多。五欲六尘引发吾人烦恼的念想,听到不善的名称,看到不善的事实,便会串习阿赖耶识中恶业的种子。恶业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再起现行······形成恶性循环,令吾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现代传媒诸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冲击吾人感官的大多是不善的名称,种种杀盗淫妄酒的报导·铺天盖地的烟酒类广告等等,令人难以安宁。浊世人道的名称,固有诸多不善,然地狱的音声尤为不善,令人怖畏。(首楞严经)中释尊开示:众生造十种恶习,就使得六根同时在地狱中受到交互的报应。比如六报中的“闻报”,是指耳根听闻声音所造的业,招引耳根以及其他的五根交受恶果。若生前不善摄耳根,喜欢听淫荡的声音,耳闻淫声所造的恶业属于水的范围,于是其人临命终时,会先见到波涛翻卷淹没天地的景象,随后亡者的神识就会顺着湍急的水流到无间地狱。到了无间地狱,他的耳根会出现两种相。
   一种是开听,闻到动相一一种种嘈杂喧闹的噪音,备受折磨,精神迷闷。另一种是闭听----听不到声音,寂无所闻,幽魄沉没,感觉心无所托,非常恐惧。而闻报之水显现在耳根上,就会听到责问之声,谴责生前所做的种种亏心事。闻报体现在眼根上,就显现为雷和吼等非常恶毒的气象。闻报体现在鼻根,感觉有雨雾洒下各种毒虫,周满了自己的身体,散发很难闻的气味。体现在舌根,就会感觉到脓,血等种种杂秽不净的味道。体现在身根,就会感觉到身体被恶鬼,畜生,粪,尿所触碰。体现在意根,就会感觉到心魄之识被闪电,冰雹所摧碎。
    总之,六根会受到以上种种交报,而这些都是生前耳根听闻不善声音的报应。正知,耳根听闻的或不善的名称与心性因果有直接的关联。而十方世界,尤其秽土浊恶,不善名称甚多。诚如善导大师偈云: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 ,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此世界六道悉无安乐,唯闻忧愁叹息的音声。是故亟需信愿称名,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安乡阿隬陀佛为我等众生施设的无不善名的清净常乐境界。
   有这样一个公案: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所驯养的群象作战勇猛,常打胜仗。后来,临时将这群象安置在寺院旁边。结果打仗的时候,这群象就不如原先勇敢了,甚至不忍踏杀人了,性情大变,自然吃了败仗。国王查询原因,方知原来群象在寺旁常常听诵经念佛的声音,内心变得变得柔软,改变了残忍的凶杀性。于是国王就把群象安置在屠宰场旁边饲养。经过长时间的熏习之后,群象又恢复了凶猛性,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敢于踏杀一切了。这是由于日日听闻杀猪杀牛的声音,熏习成残忍之心。可见,善或者不善的名称熏习,不可忽视。
   而熏习美好的音名称亦会带来善的果报,(贤愚经)中有一个公案:曾有一只鸟很入神地常听一位比丘诵经,有个猎户一枪把它打死了,这只鸟一下子就生到了忉利天。一到忉利天,就报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是鸟,由于听比丘诵经的善姻缘才生到了天上。于是此天人知恩报恩,每当这位比丘诵经,便从天上下来,散花供养。
   阿弥陀佛悉心护念诸往生者的清净心,串习善净种子,令其趋向佛果。诚如天亲菩萨偈赞:“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往生论)意谓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法界,清净平等,无有女人,残疾的人,以及定性声闻缘觉,甚至连此三种名称也没有。更不闻地狱,畜生,饿鬼的名称,亦无边地八难之名,亦无苦受愁叹声。尚无假设,何况有其实苦。到处洋溢的是念佛念法念僧的音声,慈悲喜舍的名称,寂静声,无生法忍声,十力四无所谓声,种种菠萝蜜声,灌顶受位声。如是名称,令国中天人获得广大爱乐欢悦,与真如法性相应,清净善美,故名极乐。
    

    或有人问,(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有很多鸟——白鹤。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这些鸟不正是属于畜生道吗?为何说连三恶道的名称都没有呢?(阿弥陀经)对此特意说明,这些鸟不是罪报所生,乃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做”。如是种种百宝色鸟是由宝池内摩尼宝珠的光明所变现(宝珠表阿隬陀佛心王),是愿力所现,是故这些鸟的名称不属于不善名,乃是诠显如来的究竟功德,属于性德美称,属善名。
                                                                      第十六·国中无不善名·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12 23:40
大安法师讲 | 诸佛称名赞叹(第17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十方无数佛国中,无量诸佛于自刹土,各于座下弟子众中,称扬赞叹我名号功德,以及我刹土的庄严。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诸佛称名赞叹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佛国,看到有些刹土也有佛示现八相成道,但由于佛的名称传播,区域不广,致使所度众生数量有限。于是便称性发愿,设我成佛时,要令自己的名号传布法界无量刹土,让所有众生悉能听闻。为实现这一目的,便发愿令十方一切诸佛在自刹土,悉皆称扬赞叹我名号功德,介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令一切众生踊跃欢喜,来生我的刹土。



或有人诘难:阿弥陀佛是不是有求名之心呢?而求名是五欲之一,难道阿弥陀佛还有虚荣心?答:凡夫众生悉有虚荣心,求名欲,甚至求名到丧心病狂程度,不能留芳千古,也得遗臭万年。各名胜古迹处,常见众人镌刻“某某到此一游”,即折射出凡夫求名心。而阿弥陀佛早已经证得无我的空慧,内心清净,佛欲广知名度完全是为广度众生而施设的善巧方便。






阿弥陀佛欲令自己名号广扬十方的措施甚为巧妙。设定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他的名号功德。兹因为十方诸佛都具有无我的智慧,且深知阿弥陀佛名号及净土能真实利益九法界众生,又因阿弥陀佛已然成就的愿力所致,悉皆现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各自在自己的刹土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可见,每尊佛在所住持的刹土中称扬赞叹的不是自己的刹土和名号,而是称叹阿弥陀佛的净土和名号,这样就使得阿弥陀佛在整个法界中的知名度最高,令法界所有众生深结净土法缘。







是故,这一愿不仅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恰恰是大悲心的结晶,阿弥陀佛以名号实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在因地时便预先施设好的。偈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无量寿经》宋译本)意谓:我若成佛,要建立无量寿佛的名号,十方众生只要闻信我名号功德,都能往生到我的刹土。阿弥陀佛因地如是发愿,果上已然成就,于是十方诸佛都在自己的刹土向诸弟子赞云:“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意谓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果上愿力成就,此愿遍十方一切处,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愿意往生彼土,万修万人去。一到极乐净土,法尔自然地成为阿鞞跋致菩萨,证不退转位。



这一愿也昭示: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才可以传扬流通。等觉菩萨以还尚不能完全相信和理解这个法门,当然也就无法广为传扬名号功德。细味此愿,十方诸佛“咨嗟称我名”含摄三义。一者,十方诸佛称扬彼阿弥陀佛如来的德号。二者,十方诸佛称扬赞叹信愿念佛者。三者是十方诸佛自己称念彼阿弥陀佛名号。如经言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证知,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是由称念万德洪名,证入弥陀三昧,得成佛果的。吾人得闻此成佛之妙法,一则感恩阿弥陀佛的此愿功德,二则感恩释迦牟尼佛入此娑婆秽土为我等浊恶世众生慈悲宣说。两土世尊的恩德,虽粉身碎骨亦难报答,唯老实持名,成办往生净业而已哉。

第十七 · 诸佛称名赞叹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13 05:55
第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 | 十念皆生我国(第18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听闻我名号功德已,生
起至诚真实心、至极信乐心,愿意生到我的
国土,如是乃至十声念佛,都能往生到我刹。若信愿称名乃至十声,不能往生,我不取正觉。唯造作五逆重罪且又诽谤正法的众生除外。


讲记.
这一愿,直接彰显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平等普度的愿心,表达净土法门至简易至圆顿的特质。阿弥陀佛摄受十方众生往生净土,没有施设任何高门槛的条件,单刀直入,但信愿持名即可。中国《周易》以乾坤两卦为核心。乾为纯阳,以“易”为其智慧:坤是纯阴,以“简”为其功能。乾坤两卦的极致就是“简易”二字。乾卦类似无量光,坤卦类似无量寿,阿弥陀佛
在接引众生往生上,亦由无量光寿性德流
现出“简易”之度生方便。十方众生但信愿称名,不假方便,自然感通佛力,自在往生。

十念往生乃由生佛不二、感应道交显出的妙德。吾人现前一念的体性与阿弥陀佛心体平等不二,吾人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就是我等众生心内的佛。以信愿称名为能感,阿弥陀佛摄受众生为所应。感应道交,即得往生。

如何才能感得通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呢?此愿即将能感之机表述为三句话: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净业行人宜悉心体会其中法义。

首先谈至心,即是至诚心、真实心。儒家亦云:“至诚感物,不诚无物。”世间法尚且强调真诚感通,出世间法尤甚。净业行人要以至诚心念佛。由于阿弥陀佛名号,是真诚心的结晶,唯真诚才能感通真诚,以虚假的心是无法感通名号之实德的。行人愿乐往生的心,一定要真诚无伪。

第二是“至信心”。至信即是深信,不夹杂任何怀疑。所信法义略有:信凭经中佛说念佛定生净土;信念佛定得诸佛护念;信念佛,临终定得佛来迎接;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转地。至信的内涵,犹如深栽果树,根深故,风吹不动,后结果实,济人饥渴。念佛之人,亦复如是。要由深信,得生极乐。若无信心,空无所获。

第三是爱乐心。具净信心,自然生起爱乐心。“心生大欢喜,自知当往生,得未曾有”,思惟自己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今生侥幸遇到了依靠佛力、横超三界的妙法,油兴好乐之心。如《法华经》中穷子,继承慈父大富长者的家财,骤然富贵一样,得未曾有,踊跃欢喜。

于“至心信乐”心态,自然启发“欲生我国”的愿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于娑婆秽土,要作牢狱想、火坑想、苦海想、火宅想:对极乐世界,则要作故园想、乐邦想、宝所想、清凉池想;对阿弥陀佛,要作大慈父想。要于真实心中,厌舍五浊恶世一切人事,观照极乐依正二报,恒存思归故乡之心。

具足深信切愿的净业行人,定会精进念
佛,如救头燃,每日或三万或五万,乃至
十万,行住坐卧不离佛。此愿文所述“乃至十念”是为工作忙碌者,或修其他法门而兼修净土者所设施的方便,包含临终十念与平时十念二种。慈云遵式尊者创立的晨朝十念法,即是依据此愿文而制定的。
一辈子未闻修净土,临命终时,方闻念佛法门,至心称念十声乃至几声,即得成办往生。如屠夫张善和,地狱相现前,蒙比丘开示劝导,至心念佛得以往生,即是其例,平日一边作务一边念佛得以往生者,黄打铁即是其例。

十念实则并不唯指具体的数字。昙鸾大师诠释“十念”的法义,以“业事成办”来表述,甚为允当。意谓这十念是表
明往生的净业成办的意思,不必拘泥于到
底是几声。

有人认为“乃至十念”乃是指《观经》下品下生者,是针对恶人的。实际上,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含摄十方众生,既有恶众
生,也有善众生,当然也包括那些很有修
行的人。比如宗门教下兼修净土的人,若具足“十念”,亦属这一愿所摄的范围。如宋代的圆照本禅师、天衣怀禅师、真歇了禅师等。
这一愿体现了阿弥陀佛无条件平等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然有一类众生不在此
愿摄受之列,那就是犯了两种重罪的众
生。第一种是犯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父母对自己恩德最大,连父母都杀害,那是颠倒破坏了世间的伦常道德。杀害证果的圣人,对僧团挑拨离间令法事不能成就,以恶心出佛身血,这些行为都是属于破出世间的慧灯。

第二种是诽谤正法的重罪。广义来说,正法就是五乘的佛法,谈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真空妙有、缘起性空等佛理。狭义来说是诽谤净土法门,妄说无有西方净土、没有阿弥陀佛,嘲笑念佛人,说念佛毫无意义,说经中所述纯属幻想虚构,或云方便表法,并无其事,等等。如此谤法,罪过极大。莲池大师曾开示:如果有人一天说一万句话来骂一万尊佛,积满一千年,这样所犯的谤佛之罪无量无边;但如果有人仅出一言,否认极乐净土的存在,阻人念佛,那此人的罪业尤甚于前者百千万倍,乃至无算。为什么呢?十方恒河沙诸佛都赞叹西方,劝勉一切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希望人人成佛,无量众生要依此法门而得救。但现在竟然有人出恶言来诽谤净土法门,这即是诽谤十方恒河沙诸佛,并且令众生不念佛不求生净土,断送法身慧命,这是陷害众生常沉苦海,不得成佛,因此罪大恶极,无以复加。

虽然犯五逆罪和诽谤正法分别都会下阿
鼻地狱(又称无间地狱),但其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若犯五逆罪入阿鼻地狱,那等到此世界毁灭,地狱也随之败坏的时
候,此众生就可从地狱出来,若是因诽谤
正法而入阿鼻地狱,纵然此界劫坏,此地狱将毁,亦会将此众生转移至其他世界,辗转迁徙,于各处阿鼻地狱受刑,无有出期。可见,谤法罪过极深。

这两种重罪的造作,又区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只造了五逆罪,没有诽谤正法的。《观经·下品下生章》昭示:造五逆十恶重罪的罪人,临终时若遇到善知识
为其讲说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此罪人以
惭愧心念佛也能往生。说明只是犯五逆罪的罪人,具足信愿称名还是能往生。

第二种只是诽谤正法,没有犯五逆罪。这种情况不能往生。为什么?第一,诽谤正法的罪最重。众生之所以敢犯五逆罪就是因为没有正法熏陶,若能信解正法,了知因果,也就不敢去造作五逆重罪了。第二,既然诽谤正法,就不会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没有信愿,感通不上佛力,自然随业流转了。
第三种情形具犯五逆与诽谤正法这两种重罪,当然就不在这一愿的摄受之列,入阿鼻大地狱如箭射。

又,若同时犯了这两种重罪,以后忏悔改过念佛能否往生呢?对此善导大师有一个开示:“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从抑止门(即从预防的角度)来建言。佛深知这两种罪业的严重后果,唯恐众生造作,所以方便说一旦造作就不得往生,然并不是佛不摄受。从慈悲摄受门来说,若既犯五逆罪,又诽谤正法的恶人还能深刻忏悔,至诚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会悲心摄受他往生的。善导大师称合佛心,作如是解。然吾人静心忖量:若人造作五逆重罪,表明世间福德就荡然无存:又若诽谤佛法,说明其智慧荡然无存。福德智慧一概无有,又如何令其回心转意呢?这类恶人能回心忏悔念佛,恐怕百千万亿人中难得有一个半个,故从极少数意义上来说,可在简除之列。

十念皆生我国愿,体现阿弥陀佛彻底的
大慈悲心,以及不可思议之威神愿力。吾等净业行人当生感恩之心,而不能把这一愿作为自己懈怠放逸乃至造恶的借口。亦不要满足于每日只念十声。真为生死的人,宜多多念佛,如决江河沛然莫御。我等的烦恼深重,福薄慧浅,若不精勤念佛,怎么能说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净土情怀呢?信愿一定要落实在持名的行为上,信愿行如鼎之三足,良性互动,如是可稳操往生净土之左券。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14 09:12
大安法师讲 | 勤修我皆接引(第19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欲生我国,临寿终时,
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
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行六度万行诸功德,将此功德至心回
向愿欲往生我国,其人临命终时,我与西方圣众前来,围绕现在此念佛人面前,接引其
往生。若此愿不成就,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行六度万行诸功德,将此功德至心回向愿往生我国,其人临命终时,我与西方圣众前来,围绕现在此念佛人面前,接引其往生,此愿不成就,不取正觉!


    
讲记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诸佛净国,虽有往生之人,若无佛迎接,譬如浪子归乡,无家人迎候接待,岂不凄凉?况临命终时,业障一时现,若无佛慈佑,又随业流转。是故,悲心发此愿:十方众生若回向功德求生我国,我与圣众,现其人前,慈悲接引往生我国。可见阿弥陀佛护佑净业行人之心,周全而细微。

此愿主要针对修习大乘通途佛法的行人,菩提心即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就大乘佛法而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华严经》)莲宗对菩提心的诠释与通途佛法的解释,大同小异。县鸾大师云: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往生净佛国土心。(《往生论注》)善导大师云:“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 (《观经四帖疏》)蒲益大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三位莲宗祖师的诠释,千里同风,称合佛意。

由菩提心引导大乘菩萨行业。这一愿中
的“修诸功德”,含摄戒定慧三学、六
度、普贤十大愿王、净业三福,以及三辈
九品、定善散善之行业。若修习多种功
德,乃至一种功德,以此或多或少的功德,至心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悉为往生资粮。

这一愿中的核心是于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须知,吾人于生死关头,靠自己修行的功夫很难得力。权且
不论生前没有修行功夫、造业不断的行
人,即便那些道心坚固、用功勤勉之大修
行人,若烦恼习气没有除尽,仍然会随业力牵引,轮回六道。

历史上记载不少转生的大修行人,比如
五祖师戒禅师转生为苏东坡,海印信长老
转生为朱防御家的女儿,中方广寺的严首
座转生为状元王十朋等。为此永明延寿大
师慈悲作《禅净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
他去。”意谓行人于临命终时,神识离
体,滑入中阴身阶段,业风飘荡,无能作
主,重业先牵,又入轮回,诚为可怖。又
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意谓若未开悟,然具信愿称名,临命终时,蒙佛慈悲接引,万修万人去,往生彼国,华开见阿弥陀佛,得无生法忍,还愁忧不得开悟吗?可
见,永明大师于唐五代时,就为一切大乘
行人,指出了出轮回成佛道的康庄大道。

这一愿发得非常慈悲,也非常周到。现在有些人担心临命终时会有冤亲债主现前,感到很害怕。确实,《地藏经》开示,临终时候,多有冤亲债主“诈亲含笑”,导引临终者到三恶道里去。然念佛
法门无此障难。兹因净业行人信愿称名,
临终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圣众前来,接引场面盛大,光明炽盛,其冤亲债主无法靠近,或接受佛化,往生净土。此
时,阿弥陀佛放光摄取念佛人的神识,置
于莲台中,莲华闭合,安稳随佛往生,不会有遗漏的情形。此亦“万修万人去”之佐证。

又有人会问:十方世界念佛人那么多,阿弥陀佛若都去接引,那他老人家忙得过来吗?这里不要用凡夫的知见去妄测佛来接引的情形。此世间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然所有的江河、溪流、湖泊都能映现那轮月亮;百千万人仰望月亮,都觉得月亮只对着自己;往东南西北不同方向行走的人,也都会感觉月亮在跟随着自己。实则只有一轮月亮,但能映于万川。连世间月亮尚且有如此神妙,更何况阿弥陀佛契证诸法实相,具足法报化三身功德,与无量如幻度生方便。于无量念佛人面前,法尔自然地显现接引情形,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心净则佛自来,感应之道,难思难议。

古往今来,佛来接引的感应甚多。慧远大师临终前七天见到了阿弥陀佛。佛身广大,遍满虚空,阿弥陀佛的圆光中还有很多的化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天,当生我国。”果然,七日后,远公大师自在往生。

因佛临终接引愿,建立临终助念,效果甚佳。众生在生命终了的时候,身心都很衰竭,濒临死亡的体验和过程亦非常复杂的。死亡关头,业力凡夫大多痛苦、恐惧、无奈,不能作主宰。故须莲友帮助助念,感通佛力,文成印坏,自在往生。须知,净业行人念佛,当下入莲台往生,是不须经过中阴身的。

东林大佛塑造成接引佛的形像,亦是以
此愿为依据,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时,伸出
宽广的右手,喻指于生死深渊拔济众生,
左手拿着莲台,乃是安立行人的神识。呈站立姿态体现主动拯救的慈悲,唯恐会因坐着而耽搁拯救众生的时机。佛的慈悲、
主动的接引形像能令众生安心依怙。兹因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我等众生才获得
出离无量劫轮回的强缘。吾人切勿交臂
错过。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22 20:33
大安法师讲 | 系念必得往生(第20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

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十方世界诸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心系念我国,修习诸善万行,将此功德至心回向往生我国,如是净业行人若不能如愿往生,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系念必得往生愿》










· 讲 记 ·

第十八愿侧重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第十九愿侧重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这一愿的重点是“系念我国”。专称名号固是往生正因,然一心系念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以此功德回向,亦能成办往生净业,此属观想念佛,《观经》前十三观所展开的即是观想的对境。

东林高贤中有一位僧济法师,即属系念往生的。僧济法师生病之际,慧远大师前去探视,给他一支蜡烛,云:“汝可运心安养。”(意谓:系念极乐世界。)于是僧济法师“执烛凭几”,手执蜡烛至心想念极乐净土,又请比丘僧众诵念《无量寿经》。便于当夜,梦见自己拿着蜡烛在空中飞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他接在手掌心上,遍至十方刹土。僧济法师醒来,很欢喜地对众比丘说:“我以一夜系念西方净土,便蒙阿弥陀佛接引。”第二天傍晚,僧济法师在大众助念时,对弟子说:“佛来也,吾其去矣。”即面向西方安然往生。当时正值盛夏酷热,然其身体三天不变,还散发着浓郁异香。往生时只有四十五岁,“系念我国”得遂往生之果。



唐代启芳和圆果两位比丘,精心观想净土,五个月后,于观想中到了极乐世界七宝大池,见到西方三圣,还向阿弥陀佛请教:“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回答他:“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过了五个月,这两位比丘同时闻到钟声,而其他人却都听不到。顷刻间,两人同时往生了。

“植众德本”,是指修习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以及净业三福等。如是诸善万行之德,乃为佛果菩提之本,故称德本。说明净业行人宜积极践行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传播大乘菩萨的精神,净化人心,提升道德,改变社会人士认为佛教消极无为的偏见。




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善法,都要用真实心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不回向,自然感得人天福报,未脱轮回,甚为不妙。若“至心回向,欲生我国”,此人天福报即转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可提升往生的品位。

净业行人亟须随顺佛愿,将往生净土作为头等大事来办,不可贪生怕死,留恋尘世。恒常作好随佛往生的心理准备。这样遇到急难困厄时,就能从容镇定,正念往生。



《净土圣贤录》记载往生公案。唐代的常慜法师与弟子航海到印度求取佛经,他们搭乘的商船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形非常紧急,船主赶忙动用小船把商船上的人运到岸边。然小船容量小,大众争先恐后,互相排挤。伊时船长大声呼叫常慜法师上小船,然常慜法师谢绝了。第一,是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第二,这正好就是求生净土的时机。于是,这两位比丘就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船沉身没,声尽而终。平素若无“念死”的涵养功夫,于此性命攸关之际,何能如此从容念佛往生吾人将警觉效仿。

生死轮回是一切众生生命之大患,阿弥陀佛的这三愿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最本质性的生命问题而施设的。净业行人要发真为生死的心,才能与这三愿相应,依佛愿修行,感应道交。或“至心信乐,十念往生”(十八愿),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向往生”(十九愿)或“系念安养,植众德本,回向往生”(二十愿)。若真为生死的心未发,虽也学佛,然不出人天善业福报范围,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若今生错失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缘,那不知道又要轮回多少万亿劫才能得人身闻佛法,尤其得闻净土横超法门了。每念于斯,心胆俱寒惟愿净业同仁服膺顶戴此阿弥陀佛摄生三愿,真为生死,猛切念佛,定能得蒙阿弥陀佛慈悲护佑,安稳往生极乐。旷劫以来的生死大患,今生得以顿断,何幸如之!
第二十 · 系念必得往生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23 07:05
大安法师讲 | 各具三十二相(第21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悉皆圆满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各具三十二相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时,见到有诸多的佛在各个刹土示现八相成道,然而这些佛座下的弟子长相有差异,有长得庄严的,也有比较丑陋的。例如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憍梵波提,他由于前五百世做牛,因此就有牛吃草的反刍习气,虽然证了阿罗汉,但还是被人讥嫌,所以佛让他到天上去受天人的供养(天人了知尊者内在德性,生恭敬心,不致讥嫌)。

三十二大人相是指佛相。佛性无相无不相,佛应众生的好乐示现三十二相。世间最庄严的相,是转轮圣王所具有的三十二相,佛因是示现三十二相,然清净微妙之德,远胜于转轮圣王相。

于此,概略地介绍三十二相。三十二相的名目及排列次序,大小乘经典略有参互,然大同小异。兹引《大智度论》的排列次序来分别予以讲述。




第一,足下安平立相。佛的足底平直,接触地面不会有间隙。地面若是有高差,佛足踏上去,地面即平展。此相是修六度所感得,表接引、导引、利益众生之德。

第二,千辐轮相。佛的足心显现千辐轮,其轮相有一千个辐(车轮的毂辐),此千辐轮相,表破愚痴、无明之德。

第三,手指纤长相。佛的手指柔软、纤长。此相是由因地恭敬礼拜师长,破除骄慢心所感得。亦表明寿命长,能令众生生欢喜心,至诚皈依。

第四,足跟广平相。佛的足跟广大平直,站立如山那样坚固稳实,能作众生之依怙。

第五,手足指缦网相。佛的手足一一指间有缦网。类似鹅或雁的蹼,只要张开手指就能现出来,合闭手指则不现。这是由因地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感得的相,表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第六,手足柔软相。佛的手和足非常柔软,这是由因地以上妙饮食、衣服供养师长,或在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父母师长擦洗,亲自奉事供养所感。在佛的果地上,此相表平等摄取亲疏众生之德。

第七,足趺高满相。佛脚比常人的脚要长、宽、高很多,站立稳健,如须弥山山根,足趺呈高大圆满之相。

第八,腨如鹿王相。佛的两腨就像鹿王之腨一样,纤圆之相。

第九,垂手过膝相。佛的手臂很长,立正时,手垂下来在膝盖下面。此相由离开贡高我慢,好布施,不贪着的德行所感。

第十,马阴藏相。佛的男根是藏在身体里面的,就像马王那样。这是由修清净梵行而感得。



第十一,身广长等相。佛的身体以脐部为中心,广和长的距离是相等的。

第十二,身毛右旋相。佛身体的毫毛都是向右旋转的。

第十三,孔生一毛相。这是佛的每个毛孔生出一毫毛之相。

第十四,真金色相。佛的身体呈真金色,这是离开瞋恚,慈眼视众生而感得的相,能令瞻仰的众生厌舍五欲的好乐,灭罪生善。

第十五,常光一寻相。佛有常光与放光二种。常光即为恒常具有;一寻是指两手伸开的距离,相当于佛的身高。佛光明炽盛。昔有比丘尼向优波毱多尊者叙述,自己作优婆夷时曾向佛顶礼,当时她头上的黄金首饰掉在了地上,想寻觅却看不清,因为佛光太强,她黄金首饰的光色被掩盖了。

第十六,皮肤细软相。佛的皮肤细腻、柔软,一切尘垢都不能沾染上。



第十七,七处隆满相。七处是指两手、两足、两肩还有颈脖子。佛的这七处悉皆圆满丰盈,没有凹凸不平。

第十八,腋下平满相。佛的两腋呈平展圆满之相。

第十九,上身如师子相。佛的上身,包括头部,威容端严,力量感很强,就像师子王一样的健猛之相。

第二十,大直身相。佛在众生中示现,其身躯是最高的。佛陀示现的身高是丈六,比一般人高出一倍。

第二十一,肩圆好相。佛的双肩圆满有力,就像象王的鼻子,有收与拓的抑扬韵律。给人以力量感,众生觉得靠得上。

第二十二,四十齿相。佛的牙齿有四十颗,这是由因地没有犯任何口业所感之相。



第二十三,齿密齐平相。佛的牙齿很密很整齐,没有缝隙。

第二十四,四牙白净相。佛的四十颗牙齿中,上下各有两齿,这四颗白牙显得比较大,而且像雪山的珂雪一样洁白清净。

第二十五,师子颊相。佛的脸颊有师子颊的骨感,具大威德。造佛像要表现出佛的威德。从宗教感来看,具慈、悲、威三要素的佛像才是有神韵的佛像。“慈”德可以眼神表达,慈眼视众生;“悲”德要用嘴唇表达;“威”德得用方形脸以及师子颊的骨感来表达。

第二十六,常得上味相。佛食任何食品悉具美味,这是由于佛的口中有两处分泌甘露泉水(俗称津液),此口中津液能使一切食物变成最美好的味道。

第二十七,广长舌相。佛的舌头很长,很薄,很宽。藏教佛的舌头能够伸至发际,把面部覆盖住。然广长舌,缩回口中时,不会有塞满感,宽绰自如。

第二十八,梵音相。佛脐轮发音,深沉如雷,音质清净哀雅,令众生听闻生欢喜,直透内心。

第二十九,目绀青相。佛的眼睛是绀青色的,即青中呈红色,《赞佛偈》云“绀目澄清四大海”。



第三十,眼睫如牛王相。佛的眼睫毛又长又整齐,不散乱,就像牛王的睫毛一样。

第三十一,顶上肉髻相。佛的头顶上有高起来的肉髻,这是由教众生受持十善法,自己也受持而感得之相。又由恭敬他人,因地谦卑托钵,降伏高慢所感。

第三十二,眉间白毫相。佛的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放光,白毫伸展出来,长一丈五尺。这是应身佛的相。若是报身相,白毫有五须弥山长度,“白毫宛转五须弥”是指阿弥陀佛报身的白毫相。白毫相展开乃是法界的神妙。此相是由见到众生修戒定慧三学而随喜称扬赞叹所感的。





三十二相是一切诸佛都共同具有的,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之后,最后用一百小劫,最短也得九十一劫来修这个三十二相。意谓修一百福才能庄严一相,三十二相就得要三千二百福来庄严,又称千福庄严相。何谓一福?比如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盲人都治好,令他们能够重见光明,这才修到了一福;又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人命该死亡,能让他们不死去,这就修到了一福。用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可见三十二相的自力修行圆满,殊为不易。

成就三十二相的总因,是要清净持戒才能感得。若毁犯净戒,尚且不能得野干身,更何况能感三十二大丈夫相!此三十二相乃是无量的善业福德所感。感得三十二相的方法,还有塑造佛像。《大乘造像功德经》云:若有众生不是只为自己求出离三界,而是为了证得无上菩提这个目的来造佛像,即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这三十二相,少了就不圆满,多了又显得杂乱,所以三十二相不能增也不能减,可谓恰到好处。



菩萨庄严三十二相,乃是为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法身功德,无形无相,而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才能寄寓法身功德。《大智度论》比喻,如同国王的女儿要出嫁,由于公主出身高贵,所以男方家一定要把房室布置庄严、净洁,各种家具什物也都妙好,她才会嫁过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一定要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上正等正觉(即法身功德)才得安住。

所以,一尊佛像有没有灵验,有没有感应,实际上就看它造得庄严与否。佛像庄严了,就寄寓了法身的功德,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那一拜就有感应,能够有求必应。是故,造佛像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释迦牟尼佛说他因地行菩萨道时,每一世都造佛像。

又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有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能使众生生起恭敬之心,知道具有这个相的佛陀有殊胜的德能值得崇仰。阿难尊者之所以要出家,就是由于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于是心生仰慕,剃度出家。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介绍地藏菩萨因地四种身分的发愿,其中首先介绍的就是地藏菩萨因地作长者子时的情形。当时,这位长者子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千福庄严,因而生起了由衷的仰慕之心,就恭敬地问佛要作何行愿才能得到这样的相好。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向他开示,若想感得这样的相,就要发大悲心,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长者子一听,他就随顺佛语发大愿:从今日尽未来际不可计劫,要悲心度脱一切苦难众生,这些众生得解脱已,自身方成佛道!可见,长者子最初也是看到佛的相好庄严而发菩提心的。

我等众生相貌丑陋,三十二相中一相都没有,然我等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就能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此乃阿弥陀佛以同体的慈悲,把果地上的福德恩赐给往生者,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穷子继承慈父家业,骤然富贵。




净土法门的奇特就在此处。吾人要有自信心,要直下接纳阿弥陀佛的这份赐予,因为我们自性本来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只不过是我们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才变成了现在如此丑陋的相貌。就好像一位转轮圣王卧于黄金床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蚂蚁,这只蚂蚁为了腥臭骨头渣滓爬行在丹墀台阶上。当他执着蚂蚁就是他自己时,便浑然忘记他本是黄金床上的那个拥有三十二相的转轮圣王。我等众生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恢复了我等的本来面目,吾人当以感恩心信受接纳。

这一愿昭示:吾人一定要信受阿弥陀佛此愿的功德,阿弥陀佛予以往生者三十二大丈夫相,这是何等的恩赐啊!证知,极乐世界是大平等的法界,由阿弥陀佛大平等的慈心所显现,虽然国中天人烦恼还没有伏断,但在福德受用上却有着如佛的相好德用。令诸往生者由佛相体认佛心,进而证入佛果。难信之法,胜妙之极。吾人信解此愿,唯深感佛恩浩博而已矣。难信正难信在此处,胜妙也胜妙在此处。
第二十一 · 各具三十二相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25 08:24
大安法师讲 | 菩萨一生补处(第22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设我得佛,
他方佛土诸菩萨众,
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为众生故,被弘誓铠,
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
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开化恒沙无量众生,
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含初发心与
三贤十地阶位)往生到我的刹土,悉能究竟
必至一生补处位,除其因地曾发愿,为度众
生故,披上弘誓的铠甲,积功累德,修习六
波罗蜜,度脱一切众生,自在游化诸佛国
土,修自利利他菩萨行,以种种供具供养十
方诸佛如来,开导教化恒河沙数无量众生,
令诸众生安立于无上正真之道,得佛威神力
加持,顿然超出通途菩萨道的修行阶位,现
前速得圆满普贤十大愿王之德。若此愿不兑
现,不取正觉。
      
讲记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佛土,修菩萨行者,动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辛苦,历经五十二个阶位,中途或遇障缘,退失菩提心。如法华会上与会大众,亦在大通智胜如来座下,曾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然尘点劫退转为声闻。故佛典常云:“鱼子菴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意谓:鱼子多,成鱼苗的少;菴罗华多,果子少。以此喻指初发心的菩萨多,成佛的少。)证果之难,如蚁子登高山。是故,阿弥陀佛发大悲愿,他方世界来生我国的菩萨,即得不退转位,顿然超越通途五十二阶位,疾至一生补处,位齐普贤,顿然圆满自利利他菩萨大业。

一生补处,意谓从一实境界,具足发生一切庄严,唯少如来一位,未得证知。更有一转法性生,即补佛位。换言之,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菩萨(释尊之候补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之候补佛),极乐世界诸往生者,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定证得一生补处位,“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佛说阿弥陀经》)。

大乘佛典中,唯《华严经》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示现一生圆满佛道的历程。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会四十一位菩萨大士,同生安养。证知,《华严经》一生圆满成佛的秘要,原来正是此愿。阿弥陀佛以大平等之慈悲心,令一切凡夫例登一生补处,令善财童子等菩萨大士速证无上佛果,此大愿功德,何可思议。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生到极乐世界,究竟得一生补处,然亦有菩萨曾发愿,一经往生,就速回秽土度众生,阿弥陀佛对此也欢喜加持,令他披上弘誓铠甲(意指他自己的誓愿,与阿弥陀佛威神力加持),有着如是铠甲保护,方能于五浊恶世,度化众生。

按通途佛法论,初发心菩萨,烦恼未断,欲于五浊恶世度众生,无有是处。证得无生法忍菩萨,才有能力于秽土度众生。如鹅鸭入水,游戏神通,广度众生。

而在净土法门,行人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的加持,获得弘誓铠甲之保护层,亦可如无生法忍菩萨那样,于五浊恶世自在度众生。阿弥陀佛并能保任此菩萨
还能回极乐世界,不致迷失于他方世界,招致轮回堕落的风险。

此悲心深厚的极乐菩萨于他方秽土,积累菩萨六度万行之功德,效用甚妙。《无量寿经》云,于此娑婆秽土,“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何以故?极乐世界无为自然(生存资源充足),国中圣众皆明心积善。然娑婆世界多有五欲诱惑,魔障干扰,竞争生计,身劳心瘁,修菩萨行甚难。难能就可贵,于此世界修六度的机缘广。比如修布施,这里穷人多,可以广修财布施;此世众生精神贫乏,可作法布施。南阎浮提众生刚强、弊恶、动辄诽谤、辱骂他人,故能成就行人忍辱波罗
蜜。而极乐世界无有穷人,亦无精神贫乏者,无诽谤之恶人,故修六度机会不多。从此意义上,理解此土修行胜过极乐修善百年之法义。

极乐菩萨得阿弥陀佛愿力加被,自在游诸他方佛国,修习自行化他之菩萨业。以种种供养具恭敬、供养已,聆听诸佛说法,蒙佛授记。同时,作如来使,悲心教化恒沙无量众生,以先觉觉后觉,令众生发上求下化之菩提心,传授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胜妙法门,令一切众生安立于无上正真之道,即安立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上。

持念万德洪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能超越通途佛法菩萨道的阶位次第,不必次第从初发心到信位,经历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常伦次序,顿然臻入一生补处位,疾速成就佛果。证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持心性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是净土法门不共的特质,亦是速疾成佛的依据,此乃以阿弥陀佛愿力作为增上缘,是果地功德的恩赐所致,这就类似于在人世间投生到帝王之家,作为东宫太子,顿获福德高贵一样。又如好坚树,在地下已长了一百年,一旦伸出地面,一日便长到一百丈高。此不可思议境界,类似于念佛法门,以佛的果地觉作因地心,现成享用。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普贤之德就是普贤十大愿王。此愿王乃一切菩萨弘愿之总持。欲成就如来无量无边功德,亟须修习十大愿王。然自力修此愿王,殊为不易。比如,第一礼敬诸佛,是要求以恭敬心,平等礼敬过去、现在及未来一切诸佛,这对于人我相未除的凡夫来说,欲礼敬未来佛(即现实中的一切众生),甚为不易。第一愿如此,其余九愿亦复如是。
是故,极乐菩萨得阿弥陀佛愿力加被,方能“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得人法二空的般若智慧,分身到他方刹土修菩萨道,就能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证知,极乐世界的菩萨无论是在极乐本土修行,还是游化他方世界修行,都能在阿弥陀佛这一愿平等加持之下,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吾人得闻此愿功德,自当撩衣便行,义无反顾,径登极乐,成为净土诸上善人之一员,何幸如之!
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25 08:26
大安法师讲 | 一时普供诸佛(第23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承佛神力,

供养诸佛,一食之顷,

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仰承佛的威神力加持,供养他方无量诸佛,在一食之顷的短时间内,能同时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土。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一时普供诸佛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有如来座下弟子,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遍至十方大作供养,是故发愿:愿我佛国中诸菩萨,于一念之顷,遍至十方,供养无量诸佛,无一遗漏。阿弥陀佛加持国中菩萨广修供养,积累福德。于诸福德田中,诸佛是最肥沃的福田,供养诸佛,功德至深。一切诸佛菩萨因地,都要勤修供养诸佛这个科目,亦为普贤十大愿王之一。《金刚经》云:释迦文佛在燃灯佛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由此福德,得燃灯佛为其授记。



菩萨以清净心供养诸佛宜起六种净心。一者福田无上心,思惟诸佛如来是无上福田;二者恩德无上心,思惟诸佛恩德浩大,一定要作供养;三者于一切众生无上心,思惟佛是一切众生中最高的,无与伦比;四者如优昙钵华难遇心,思惟佛很难遇到,昙华一现;五者于世间出世间法一切具足依义心,思惟佛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能够作依止;六者于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心,思惟诸佛悉具大慈悲心,视众生如一子,以此清净心,持种种供养具,尊敬供养诸佛,功德等同虚空。






这一愿的主旨是“一时普供”。普供即为普遍供养,无论是对净土的诸佛,还是对秽土的诸佛,悉以尊敬平等心供养,不得有优劣高下分别心。平等供养即为法供养,是为真法供养诸佛。其次供养的心要广大。诚如《普贤行愿品》所云,“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面对这样无量的微尘数的诸佛发供养心。由于所供诸佛之境广大,一般菩萨没有同时遍至的能力,所以亟须仰承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方可成办如是特殊供养。



彼国菩萨到他方世界供养诸佛有三种方式。



一者,承佛神力,皆于晨朝,分身散影,同时前往他方佛国大兴供养。



二者,国中天人圣众,欲供无边诸佛,神力或有不济,阿弥陀佛称性发“诸佛舒臂受供愿”(见《寿经》宋译本第二十愿),愿云:“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我居宝剎所有菩萨发大道心,欲以真珠璎珞、宝盖幢幡、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香华伎乐,承事供养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世尊,而不能往。我于尔时,以宿愿力,令彼他方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刹中,受是供养,令彼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者,令诸供养具自至他方诸佛前。国中圣众,因他方诸佛舒臂受供,满其心愿,然国中菩萨又思惟,如他方诸佛展臂至此受供,劬劳诸佛,令我无益。作是念时,阿弥陀佛又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诸佛面前,一一供养。(《寿经》宋译本第二十一愿)可见阿弥陀佛,为成就国中菩萨一时普供他方无量诸佛,增益其福德善根,所发愿目,细致周详。供养诸佛成为国中菩萨每天的修行,供养无远弗届的无量诸佛。阿弥陀佛又威力加持,令诸菩萨,即以食前(日未中)还归极乐本土,饭食经行。





国中菩萨供养他方诸佛,为佛献华意在得到佛殊胜相好,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故,供养亦不遗漏。以菩萨因地之华,庄严佛果。并以此供养功德回向,成就妙觉华台,放光照触,警觉人天离开五欲幻乐,修行佛道。供养鬘意在得到宝冠;供养音乐意在得到佛的法音;供养宝盖意在覆荫众生;供养衣服意在得到佛衣,忍辱柔和……极乐菩萨以此供养福德增上菩提心,愿早证佛果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第二十三 · 一时普供诸佛愿 · 讲记圆

快乐先生 2024-01-31 08:24
大安法师讲 | 供具自皆如意(第24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在诸佛前,

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

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承佛威神,遍至他方诸佛前,显现种种瑞相。诸所求欲供养具,诸如香华、幢幡、宝盖、音乐、宫殿等自然化生,应念即至。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供具自皆如意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佛国,见有诸佛弟子,遇佛出世,生稀有难遭之想,甚欲供佛,然福薄业贫,无力置办,心怀懊恼。是故愿言:我土菩萨,于诸佛所,显诸瑞应,种种供养具,随意现前。全摄佛福德为自福德。生佛一体,妙感难思。



“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意谓:极乐菩萨至他方佛前,会呈现种种瑞相。诸如国中菩萨散华供佛,其所散华,变成华盖,华盖小者,满十由旬,渐次大者,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堕落。此皆阿弥陀佛本愿加威,及自己宿世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所致。





彼国菩萨各以清旦,遍至他方佛国,供养无量百千诸佛,随所希求种种华鬘、涂香末香、幢幡缯盖、楼阁及诸音乐等,以佛神力,皆现手中,供养诸佛。如是供具,广大甚多,无数无边,不可思议。



一一供养具悉皆成为广大云海,一一供养悉能得广大果报。供养香得五分法身之香;供养灯得佛的般若智慧光明;供养微笑得到佛的怜悯;供养歌曲、歌叹、梵呗得妙法音;供养舞蹈得诸神通;供养种种宝树得菩提觉树;供养种种幢得雨种种珍宝普济众生;供养种种铃铎得众生归敬;供养种种华得上妙容貌……以无量种种供养具于佛前广作供养,悉能感得无量无边胜妙果报。







佛是证得无我实相者,并不贪着众生的供养。佛为一切行人提供种福田、破悭吝的机会。消归自性上来说,自性自庄严即供养之义。自性具含万德,以此万德庄严现前一念心,而又不执着此德,德无所德,庄严即非庄严,是名真供养,是名法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广修供养是普贤十大愿王中的重要科目,阿弥陀佛这两愿就是帮助国中菩萨圆满成就此无尽供养。而我等众生欲于此土供养诸佛,了不可得。是故,欲现前修习普贤行愿,亟须求生安养。于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被,就能同时遍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觐见无数诸佛。恭敬供养赞叹诸佛已,便能聆听诸佛转妙法*;得种种闻持陀罗尼,证种种三昧,蒙诸佛慈悲授记。供养十方诸佛功德大矣哉!

第二十四 · 供具自皆如意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1-31 08:25
大安法师讲 | 菩萨演一切智(第25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所有菩萨悉能演说一切智。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菩萨演一切智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佛国,或菩萨圣众,虽能以神通遍至十方,历事供养,然智慧未能圆满,不善谈法要。是故愿言:我成佛时,国中菩萨,说经行道,悉皆如佛,至他方诸佛国,演说一切智,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广度一切众生。而此愿“一切智”是指佛的智慧。如来智是断尽一切无明烦恼,现量亲证法界实相,无所不知的智慧。





诚如《寿经》云:“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魏译本)又云:“八方上下,去来现在,其中间旷绝甚远,悠悠无穷无极。佛智瓦然甚明。探古知今,前知无穷。却睹未然,豫知无极。都不可复计,甚无央数。佛威神尊明,皆悉知之。佛智慧道德合明。都无有能问佛经道穷极者。佛智慧终不可斗量尽也。”(汉译本)佛的智慧又具体体现为十力、四种无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海中。



佛智如海,深广难测,唯佛与佛方能究尽。然极乐菩萨却能了知佛智,而且还能称性宣说一切智,讲经说法皆如佛。《寿经》宋译本谈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我刹土中所有菩萨,皆得成就一切智慧,善谈诸法秘要之义,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十八愿)证知,阿弥陀佛大愿威神力加持不可思议。






大乘佛典处处昭示:如来智、自然智、广大智、无师智乃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只因有两种障碍,一者烦恼障(见思惑),二者所知障(尘沙惑、无明惑),全体障蔽了如来智。阿弥陀佛即从众生自性原点上,予以加持,令国中菩萨二障圆消,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五眼。“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往生论》大众功德),即寓示着此不可思议慧命缘起。



佛种从缘生,阿弥陀佛提供往生彼国莲华化生之胜缘,即开启了国中菩萨本具的如来智。是故,彼极乐界诸菩萨众,所说语言与一切智相应,于禅定觉分,善能演说,恒常于无上菩提,勤修敷演。肉眼发生,能有简择;天眼出现,鉴诸佛土;法眼清净,能离诸着;慧眼通达,到于彼岸;佛眼成就,觉悟开示,生无碍慧,为他广说。自觉觉他,积累菩萨智慧德业,不久,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佛于国中菩萨慧业之加持,妙德难思。

第二十五 · 菩萨演一切智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2 06:39
大安法师讲 | 菩萨得金刚身(第26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国中的菩萨悉皆能得金刚那罗延的身体。若此愿不能兑现,就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菩萨得金刚身愿》










· 讲 记 ·

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世界时发现,众生的业报身往往陋劣,包括诸佛座下的诸多弟子也不算胜妙,是故发愿往生极乐国的菩萨眷属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金刚表体性坚固,那罗延是天上力士的名称,表明力量强大。换言之,极乐之往生者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即可获如来身。

反观我等业报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血肉之躯,常为疾病所苦恼。四大如同箧中四条毒蛇,无论怎么侍候它,它都会反咬一口,一大不调就会起一百零一种病,病苦便伴随一生。同时这个业报身又是无明欲望的产物,欲火燃烧,身心燥热,不得安宁。是故,人之大患在有身。有此陋躯就必然要生病,必然要衰老,必然要死亡。苦哉奈何!古人云:生病方知身为苦,健时多为他人忙。平时还不觉得身苦,等到生病,发烧疼痛难忍,痛得叫爹叫娘时,才知道这个身体很苦,而健康的时候都在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解脱身体的苦患。




净业行人要常观身体的不净,这一层薄皮里面裹的都是粪、尿、脓、血、痰,极为污秽。而众生还时常去梳妆打扮,洒香水,扑脂粉,用种种方法掩饰身体的污秽,做自欺欺人的勾当。

对我等业力凡夫种种身体的苦患,阿弥陀佛一目了然,是故从大悲心显现此愿。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由莲华化生,就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那罗延的金刚身。此金刚身没有八万四千尸虫,因此永不生病。此金刚身不是无明业力所载的凡躯,而是由阿弥陀佛正觉愿海所生。“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往生论》)一切往生者,悉由阿弥陀如来正觉莲华中化生。此莲华即是转凡成圣的玄妙宫殿。是故从莲华出来,即是金刚那罗延的身体,又称为“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无量寿经》)。




清虚是道教的概念,意为清净虚无。即身体不是由肌肉、血液、骨骼等实体所构成,乃是光磁的集合。无极也是道教的概念,表空性、实相,无极之体说明是以实相法性为其体。换言之,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即是如来身。如来身乃是由无量福德和智慧所凝聚,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修一切善法,诸如修三十七道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六度万行诸功德所显现出来的身体。如来身永不会生病,不会衰老,不会死亡,无衰无变,无始无终,寿命无量。

有了无量的寿命,有了坚固的金刚身,有了那罗延的力量,才能逍遥自在,才能够回入娑婆世界烦恼稠林、生死之海来开化恒沙众生。否则,欲于秽土度众生,因自身孱弱故,无济于事。

省庵大师《八苦诗》中,有一首述病苦诗,与此愿有点关联,援引如下:

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厌离娑婆与欣求极乐是一体两面。在这首诗中,通过病苦就把厌欣联系起来了。地水火风四大一时不小心就会失调,一失调就开始发烧、寒颤、痛苦呻吟。生病的时候无计安顿这个苦恼的身体,坐又坐不住,走也走不动,躺着又难受,吃饭咽不下,无计可施。在苦痛中就感觉长夜漫漫,残灯留影,而且由于病痛无法入睡,连梦都做不成。深夜的雨滴都好像在滴淌愁绪,满街都是愁苦。

这时就想到,往昔身体健康时到处去娱乐,现在病苦缠身,有谁还会怀念自己呢?寂苦之际,宜应忆念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彼土,这个苦恼的病体,就转换成金刚那罗延身了。金刚身体即能远离病苦、衰老、死亡,逍遥安乐,自在游行在乐邦白玉台阶上,乃至可以分身散影到他方世界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之,亟须厌离这苦恼的病躯,矢志极乐莲邦,换一个金刚那罗延身体。勉哉庆哉!
第二十六 · 菩萨得金刚身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2 06:41
大安法师讲 | 万物悉皆殊特(第27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一切万物,

严净光丽,形色殊特,

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

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所住持的佛国,无论是正报的天人,还是依报的一切万物,悉皆庄严、清净、光明和美丽,其形状与颜色极为殊胜奇特,实相之相,穷微极妙,无能以言语称赞,亦无法以心思测量。极乐本土诸众生,即使得到天眼通,都无法明了、辨别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的名目之数量。若这一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万物悉皆殊特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的正报与依报,种种的残缺、不美满,乃是众生业力所感,业识心有着无明烦恼,故由心识生起的刹土,悉不美满。阿弥陀佛要庄严清净刹土,首先在缘起上就得要有本质性的转换。天亲菩萨将极乐净土的缘起概述为:“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往生论》)正道即是无上正真之道,亦即实相、一真法界。由实相,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悲属于出世的善根,可见极乐世界的缘起就是法界的缘起,亦是大慈悲愿心的缘起。极乐世界的一一庄严当体就是一真法界,其清净总相为:“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往生论》)意谓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总相,超胜三界之无常污秽败坏之相。大涅槃常乐我净的彰显,无衰无变,清净本然。

天亲菩萨将极乐世界依正概括为三类二十九种庄严,其中十二种为正报庄严,含摄阿弥陀佛庄严功德八种与菩萨庄严功德四种;依报庄严则有十七种。国中天人的身色是真金色,菩萨的体质是金刚那罗延身,诸往生者悉具有如佛那样六种神通、种种辩才。极乐世界依正万物的无尽庄严,悉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现,无量功德所成就。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一切万物,总指色声香味触之妙境,形状为长短方圆大小,颜色为青黄赤白紫等范围,包括地面、地下与虚空全方位庄严,种种建筑及景物的构件,悉由无量珍宝合成,一一称性而起。以地面庄严为例,极乐世界悉是七宝为地。七宝的组合搭配均衡奇妙,当以黄金为道时,便以白银作为地,形成对比效应。当以琉璃为道时,便以玛瑙为地。或诸多珍宝作不同的排列组合。地面上铺满种种树华与天华,色彩绚丽,自然形成美好的图案。地平如掌,上有七重行树,乃至无数重的宝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华华相顺、实实相当。甚具协调美感。每一棵树亦是全体法界,有宝网,宝网有宫殿,宫殿中有天童,天童佩带种种璎珞,璎珞放种种光,显现无尽的庄严。



地面上又有无数宫殿楼阁讲堂,悉由七宝乃至无量珍宝合成。显各种光色,相互渗透,相互辉映,极为富丽辉煌。虚空中飞翔着百鸟一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鸟的颜色鲜艳美丽,亦构成了种种绚烂动态景观。

极乐世界的音声哀雅动听,有风吹铃铎、宝网的声音,有宝池中水与水相击的声音,有百鸟偕鸣声,有他方菩萨天人伎乐赞佛的妙音,乃至于有虚空中诸多乐器不鼓自鸣的声音。此百千万种音声,如同盛大的交响乐、海潮音,都给人极高的审美愉悦。然欲不闻,便寂尔无声。

极乐世界弥漫洋溢着种种香味,有种种七宝香炉供三宝的香,有种种珍宝放出的宝香,有他方菩萨天人供佛的香。这些宝香不仅弥漫在极乐本土,亦普熏十方无数世界。令他方闻香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善心,启发净土的善根。


极乐世界饮食美味也无以伦比。八功德水甘甜,不但能够解除饥渴,而且还能够破无明、开智慧。品尝菩提树上的果子,便可得甚深法忍。念头一动,七宝钵器自然现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

在极乐世界,身体所接触的珍宝悉皆柔软,如迦旃邻陀。十方世界有最精美的珍宝,悉萃集于极乐世界,且纯洁度至高。珍宝柔软得如丝绸一样,故可以形成七宝衣服庄严身体。珍宝甚至还能呈现液态,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就是七宝所成。

可见,极乐世界的五尘之境奇妙宜人。由于七宝体性清净,自然显出光明,光和色交互辉映,华丽绚烂,显现极高的审美价值——亦是法界美感之极。


极乐世界景物的形态大多是圆形,亦随机转换成各种形态,例如地下擎地的经幢是八楞八角,亦是准圆形。穷微极妙,是一切天人精工制作无以比拟的。以《观经》中所述的莲华座为例: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华叶都由几百种珍宝合成,放出几百种光,显现几百种颜色。每片华叶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每一脉又能放出八万四千种光,并且光色相应,黄金就放出金黄色的光,白银就放出银白色的光……这么多的光和色从每个经脉中放出来,在国中天人眼中了了分明,一一辨识得非常清楚。莲华叶很宽广,最小的也有一万里(即二百五十由旬)。

莲华的一一华叶间又装饰了百亿摩尼珠王,一一摩尼珠又能放出数千种光明。这光明又弥散照耀上下四边,光焰升到上空即自然形成华盖。华盖是七宝合成,显现七宝的光色,这样的华盖遍覆极乐世界地面上。莲华内有莲华台,材质是释迦毗楞伽宝的,又有金刚甄叔迦宝、摩尼宝来装饰,莲华台上还有妙真珠网来庄严。莲台上,耸立有四根宝柱的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那么高。宝幢上的宝幔状似夜摩天宫,并且有五百亿微妙宝珠缀在这个宝幔上,一一宝珠放八万四千种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种不同的金色。

极乐世界的一尘、一香、一华、一水、一物全体都是法界一一法具足一切法,因此一束光也就是整个法界。由这个法界一束光能变出八万四千种不同的金色,也就是说,仅就黄金色而言,都有八万四千种金色。这一一的光色就遍在了极乐世界的七宝地面上,并且在不同的区域作种种不同的变化,显出种种不同的形状,或者显现为金刚台,或者显现为虚空中的真珠网,或者显现为虚空中各种奇妙的华云。这种种奇特的景物就在十方面随心念来变现,施作佛事,为国中天人修道作增上缘。




由此可见,一个莲华座所展开的穷微极妙的境界不可思议,而依正二报无尽庄严,更是无法称叹也无法测量。此一一庄严悉由阿弥陀佛愿心所流现,阿弥陀佛的愿心即妙真如心,乃由妙真如心穷微极妙故,所显现的景物自然也是穷微极妙。全体事事无碍法界,主伴圆融,一多相即,重重无尽,无能称量。

此极乐世界依正无尽庄严,实则我等众生自性本具,只因被无明烦恼所遮蔽。阿弥陀佛将无尽庄严之广,收摄到六字洪名之略中,以万德洪名之境投入到众生心内,令众生由执持名号引发带起众生自性的本质境。本质境与影像境互熏互动,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等净业行人,唯信愿称名,蒙佛垂接,往生彼国,现量置身于极乐世界无尽庄严中,才能体证慧能祖师“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之悟境,真实不虚。
第二十七 · 万物悉皆殊特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2 06:42
大安法师讲 | 菩萨道树普见(第28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

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

高四百万里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三贤十地等觉),乃至功德浅少的菩萨(未得法忍的信位菩萨),悉能知见我成道的道场树,其树高有四百万里,有无量光明与无量颜色。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菩萨道树普见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刹土时发现,有佛示现八相成道,虽也都有成道的菩提树,然形量不大,见者得益甚微,且盛衰不一,兴替频变。是故发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圣众,虽宿世福德智慧陋劣者,我以愿力加持,令其平等见知佛道场树,见色闻香,悉令得三种法忍之胜益。



佛于树下成道,其树总称道场树。然每尊佛成佛的菩提树名称各有不同,比如毗婆尸佛成佛的菩提树叫波波罗树,尸弃佛成佛的菩提树叫分陀利树,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菩提树就叫毕钵罗树。此菩提树的树干黄白相间,枝叶青翠,冬夏都不凋萎,光明鲜润无有变化。但是在每年二月十五的佛涅槃之日,这棵树的树叶就会凋零、脱落,然后很快又恢复如初。在那一天,诸国的君王常常会带着大臣、信众去那里作种种供养、礼拜,用香水、香乳来灌溉这棵树,并以音乐、香华、灯炬连续几天供养这棵树。昔日佛在世的时候,这棵树高达数百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棵菩提树经过了好几次摧残,可谓历尽沧桑。






阿育王刚登基的时候信受外道,毁坏佛的遗迹,派了很多兵来砍伐这棵树,甚至把这棵树的根茎枝叶一寸一寸截断,然后还烧这棵树来祭天。但神奇的是,烟焰还没有灭的时候,在猛火中忽然又生起了两棵树,而且枝叶繁茂含翠,因而称之为灰菩提树。见到这样奇异的情形,阿育王开始悔过,于是他就用香乳来灌溉这棵菩提树的余根。到了第二天,这棵树就生长如初了。但阿育王有个信外道的王妃,她悄悄派人又去砍伐了这棵树。阿育王很悲慨,至诚祈请,再用香乳灌溉,不久这棵树就又生长起来了。这棵树第二次遭遇劫难是在七世纪初,当时是信受外道的恶王设赏迦王砍伐了这棵菩提树。数月之后,一位信佛的满胄王——据说是阿育王某一世的孙子,用数千头牛的乳来灌溉这棵树,菩提树就又活了过来。到了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这棵菩提树遭到了彻底的摧残。







现存的这棵菩提树是移植的。当年,阿育王的女儿僧伽蜜多曾经把这棵菩提树的树枝带到了斯里兰卡的大眉伽林,菩提本树在印度菩提迦耶被毁掉之后,后人就再把斯里兰卡的菩提树树芽移植了过来。现在菩提迦耶的这棵菩提树是这样长成的,迄今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虽然这已不是佛陀当年成道时的菩提树,但因是那棵本树的分枝移植过来的,也可视为原菩提树。现在世界各国的四众弟子到菩提迦耶朝圣者络绎不绝,信众以这棵菩提树为中心,或经行、或诵经、或顶礼、或禅坐、或供养菩提树。由于大家都有至诚恭敬心,加之圣地道场的加持力,置身于中,颇有不忍离去之感。菩提迦耶的氛围吉祥和谐。有机缘,大家可以去朝拜。



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神圣且神奇,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道场树,尤为不可思议。据释尊于《寿经》说,此道场树高有四百万里,树根隆起有二十万里(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亦有二十万里。此道场树由无量珍宝合成,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明,照曜无极,树上覆盖有宝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国中天人眼根睹见其树颜色,耳闻其树发出的法音,鼻嗅其树的香气,口尝其树果子的味道,身体触到其树所放之光,意念思惟此树的功德,皆能得三种法忍——一者音响忍(解一切响,本悉空寂),二者柔顺忍(心柔智顺于真如法性),三者无生法忍(慧心安住不生不灭之法性)。修行功德薄少的国中天人,按自业力,是见不到报身佛成道的菩提树的。然阿弥陀佛愿力加被令其见到,并令其悉得三种法忍。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以道场树大作佛事,于十方往生者的恩德至深且巨。吾人当铭记佛恩浩大,念佛报恩。

第二十八 · 菩萨道树普见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2 06:46
大安法师讲 | 受经普得智辩(第29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愿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
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
而不得辩才智慧者,
不取正觉。


         意 谓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
读、若讽诵、若忆持、若解说,悉能获得无碍辩才与智慧。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讲记.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发现四众弟子或闻佛说法,因业障所蔽,不能快速
得辩才智慧;或虽有修行,如周利槃陀
伽,却鲁钝无记忆;或如哑羊僧,无能弘
宣佛说;或与外道论师辩论,每堕负处,
令佛教蒙羞。“击犍椎塔”的因缘公案
中,善辩外道禁抑僧众不得击犍,即为佐
证。所以,兴大悲愿:我成佛时,国中菩
萨具无碍辩才,有深广智慧,堪能光大佛
教,住持法道,续佛慧命。

这一愿透露开发辩才智慧的方法。《法
华经·法师功德品》亦云:“受持是法华
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即五种法师--注)”,当获六根清净,显发种种功德。其千二百舌功德,能令持经法
师,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
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此为舌根辩才。
其千二百意功德,能令持经法师,以是清
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
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
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
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有所思惟筹量言
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
所说(此为意根智慧)。此世间受持《法
华经》的五种法师,尚且能开显如是辩才
智慧,极乐世界菩萨得阿弥陀佛愿力加被,其受持经法所获辩才智慧,当更为胜妙。

此愿开显得辩才智慧的方法,凡有五种。

一者受持,由阿弥陀佛或诸大菩萨,乃
至无情器界授与经法,国中菩萨由信力故
受,念力故持。此经法乃佛佛相传之慧命,开发藏性之法宝,伏灭烦惑之妙方。

二者读,看文为读。宜以恭敬心、无分别心去读,如对圣容。从首至尾,一直诵去,要不缓不急,不疾不徐。觉明妙行菩
萨开示,有七种情形不宜持经:“所谓心
昏散不持,有过犯不持,入不净处后不持,饮酒后不持,人扰不清净不持,有事将作未作不持,心别有记忆不持。……诵至纯熟,即于观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 (《西方确指》)此为经验之谈,吾人当服膺践行。

三者讽,梵音吟经,有音乐韵律、节奏,能歌咏赞叹,抑扬顿挫,清畅哀雅,感人肺腑,增强记忆力与理解力。

四者诵,背文不忘为诵。古人心清净,记忆力强,如鸠摩罗什,日诵千偈;道安大师阅经,过目不忘;佛陀耶舍暗诵梵筴,翻译《四分律藏》六十卷,一百余万字;龙树菩萨暗诵《华严》十万偈。极乐菩萨契入人我二空,其心清净,犹如雪山,得闻持陀罗尼,其所诵佛经当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偈品。

五者解说,经由读诵经典,理解法义,
广为他人宣说。极乐菩萨善能说法,言辞巧妙,常勤演说,利益众生。其所说言,令众悦伏,以智慧力,建大法幢,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为大法将,住胜智境,赫奕慧光,智慧辩才,善根圆满。

彼国菩萨以如是五法开发辩才智慧,吾人亦可步武芳躅,受持大乘经典,诸如净土五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每日读诵、礼拜、书写,有机缘为人宣说经文法义,教学相长,师资道合。
又六字洪名乃无上大经王。一心持名,净念相继,入一行三昧自得辩才智慧。文殊菩萨开示:“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菩萨以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即是开发智慧辩才之胜妙方法。
吾辈净业行人,于此浊世,大多智慧短浅,辩才谫劣,欲兼具智慧辩才,亟须效法极乐世界的菩萨,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常常读诵大乘经典,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随分随力弘扬净土法门,如是久久,自然开发般若智慧,显现无碍辩才,俾令正法久住,慧灯常明。
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8 12:30
大安法师讲 | 智辩无有限量(第30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智慧辩才无有限量。若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智辩无有限量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诸佛刹土,见诸佛座下的声闻菩萨大众虽然也有一定的智慧辩才,尚有限量,或不能应对维摩诘大士的诘难,或与外道辩论,堕在负处等。是故发愿,要令我刹土的菩萨悉具无边智慧与无碍辩才。为诸众生通达法藏,弘宣正法,普度群萌。



此智慧即是般若,般若即是诸法空性,通达真如法性。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无知,又无所不知;般若无为,又无所不为。般若非空非有,离四句,绝百非,毕竟空无所有,空空亦空,一空到底。般若圆顿高妙,般若波罗蜜乃出生一切世出世间善法之母。



摩诃般若波罗蜜,体达诸法空性,超越对待,于绝待圆融中,显现般若。阿弥陀佛启发国中菩萨智慧——因自性无量故,智慧亦无量。因智慧无量故,辩才亦无边。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生起七种辩才。



一者捷疾辩。应对敏捷,有问必答,无有障碍。二者利辩。语言表达的法义深刻。三者不尽辩。称性演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



四者不可断辩。般若广谈实相真谛,无诸戏论,没有人能够问难阻抑。如胁尊者立论,令马鸣默然无对,堕在负处,依约作弟子。维摩诘居士以默然无言,乃真入不二法门。



五者随应辩。得般若波罗蜜的菩萨人法二空,断法爱故,随诸众生的根机说法。六者义辩。菩萨所说的悉为趣向大涅槃利益之事,不说无益无利戏论之言。





七者世间最上辩。称性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大乘摩诃衍。诸佛本怀,唯说一乘法,莲宗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即是彰显一乘法的精髓。



般若能够摄菩萨的七种辩,然以胜义谛而论,无有说者、听者。因说者听者自性本空,不可得故。于毕竟空无所得中,离开一切心意识,显发无作妙用,智慧辩才无有限量。



可见,智慧辩才,我等众生本自具足,不由外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亦是令国中菩萨悟证妙明心性,使本具之智慧辩才现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阿弥陀佛对国中菩萨菩提慧业之加持,妙德难思。

第三十 · 智辩无有限量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8 12:32
大安法师讲 | 净国照见十方(第31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所住持的国土清净无伦,在国土的任一界面悉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犹如手持明镜,睹见自己面容。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净国照见十方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观察他方世界,由众生障深福薄故,地面是丘陵坑坎、荆棘沙砾,房舍为砖木乃至现代用水泥等化工材料,暗冥而有毒。众生心三毒烦恼炽盛故,感得依报器界越来越粗劣污秽。是故,阿弥陀佛称性发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清净如明镜,皆悉影照他方世界的依正景物,十方无数无边世界,皆能照现。以极乐国土喻明镜,以十方世界喻面像,镜纳十方,彻鉴无遗。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弥勒菩萨,来到毘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弥勒菩萨弹指出声,楼阁门应声而开。呈现在善财童子面前的乃是整个法界的恢宏场景,有阿僧祇的宝树、阿僧祇的宝网、阿僧祇的宫殿、阿僧祇的楼阁……一切都是无限量。且于一处就能见一切处,在一一面上,楼阁墙面上,宝柱上都能见到弥勒菩萨无量劫以来修因、行菩萨道的历程,以及弥勒菩萨于他方世界刹土示现八相成佛,讲经说法的情景。不仅能目睹景物,而且还能耳闻音声。弥勒菩萨的大楼阁清净无垢,能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他方世界所有的景物,其境界即是菩提觉性的境界,令善财童子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门,证入等觉菩萨的位次。






大自在梵天水精光殿,在这梵宫殿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景物,诸如天宫殿、龙宫殿、阿修罗宫殿、人间的宫殿房舍,乃至山川树木、众生的好丑清浊等,悉皆呈现面前,如观掌珠。



菩萨及大梵王尚且有遥见他方景物如观掌珠的神德,极乐净土由阿弥陀佛至极清净心所流现的净妙境界更为神妙。在极乐世界任一众宝合成的地面上,宫殿诸楼阁上,宝树间,珍宝墙面上,悉如清净明镜,照见十方无数国土净秽诸相,众生种种善恶业缘果报,令国中天人睹见此事,见贤思齐,见恶内省警诫。



可见这一愿对止恶扬善的修行有增上缘的价值,亦能增上上求下化的菩提心。看到三恶道中遭受剧苦的众生,生起救度的悲心;看到十方诸佛菩萨为度众生,六度万行,示现种种身分,安乐利益一切众生的佛事,油兴作佛度众生的菩提心。可见阿弥陀佛任何一愿的施设,悉皆用意之深远,利益之巨大,度化众生,无微不至。

第三十一 · 净国照见十方愿 · 讲记圆

快乐先生 2024-02-08 12:33
大安法师讲 | 严饰超诸天人(第32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自地以上,至于虚空,

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

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菩萨闻者,皆修佛行。

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所住持的刹土,从地面以上,至于虚空,悉有无量的宫殿、楼阁台观,宝池德水,以及各色莲华,行行相值的宝树,国土中所有一切万物,都由无量的杂宝来庄严,一一珍宝又由百千种香合成。如是众宝严饰,宝香奇特微妙,超胜诸天人的珍宝香。国中万物珍宝散发的妙香,普熏到十方无量世界,国中菩萨以及他方世界的菩萨,闻其妙香,自然修行香光佛道之行。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严饰超诸天人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时,有的佛国依报万物,未尽美妙。如此娑婆界,金银等珍宝,虽有光明,却无栴檀之香;沉香、麝香虽香气浓郁,却无珠玉之光。是故发此愿:国中所有万物,以众宝合成,宝中散发妙香,色香超胜,普熏本国与他方,施作佛事。



《维摩诘经》记载,众香国香积如来即用香作佛事。敕令座下菩萨各各坐在香树下,闻香味就能得到“一切德藏三昧”,以此三昧总持,摄一切菩萨三昧。维摩诘大士从香积国请了一钵饭,由香积如来无尽福藏故,能令与会大众悉得饱足,且香饭之力维持七天。食香饭者,毛孔中散发香气。七天中,令食者得到法益,饭才会消化。若未得初果者,令得初果,香饭才消化;若初果圣人食者,令得二果,香饭才消化了;若修大乘未发菩提心者,食后令发了菩提心,香饭才消化。以香尘作佛事,堪称奇特。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的第二十一位善知识是青莲华长者,又称鬻香长者,是香道专家,能够知道一切香料,知道种种香的产地和特点,能调和种种香料。又善了知治诸病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闻法欢喜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等。



鬻香长者寄位在十回向的初回向位,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何故以香表第一种回向呢?由香丸小,但烧一丸,香味却弥漫得甚广,以此表法,菩萨修行功德一经回向,即弥纶尽虚空遍法界,功德获百千万亿倍的增上。若不回向,功德就很少。故以香来表达回向功德的奇妙。







阿弥陀佛神力本愿所现的妙香,内具佛的五分法身之香,于极乐本土及他方无量世界大作佛事,令闻香者伏灭烦恼习气,开启般若智慧,修习清净梵行圆满六度万行,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寿经》宋译本表述,阿弥陀佛发愿:令国中菩萨,以百千俱胝那由他种种珍宝造作香炉,下从地际,上至空界,常以无价栴檀之香,普熏十方,供养诸佛,令国中菩萨圆成上求下化菩萨行,速得成就佛果。阿弥陀佛以妙香广度众生,自令有缘众生,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妙德难思。念佛行人持念佛名相应时,常闻瑞香,乃至临命终时,蒙佛垂接,异香满室,悉是与极乐净土宝香相应道交之瑞相。



第三十二 · 严饰超诸天人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9 20:16
大安法师讲 | 蒙光触身获益(第33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

蒙我光明触其身者,

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仰蒙我光明照触其身,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蒙光触身获益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有刹土,佛光亦遍照,然众生得益的不多。至于世间,亦有日月星三光,近代以来,又出现了电灯,虽有照明之用,然都不具灵明觉性,不能除去众生内心的无明烦恼,心性利益甚微。近代出现的人造光源、电灯等,甚或于身心有负面效应,即所谓“光污染”。是故阿弥陀佛发愿,佛光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光明运载四十八愿之信息,令十方九法界众生,蒙光照触,悉能获得离苦得乐之胜妙利益:令众生伏烦恼,破无明,显佛性,解脱一切身心忧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表现有三。





一者阿弥陀佛光明所照区域最广,超胜诸佛光明。诸佛光明所照范围何故有近远呢?本其因地作菩萨时,所愿功德自有大小,至其然后作佛时,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转不同等。



二者阿弥陀佛光明极善极尊,其中内具十二种妙德,亦称十二光如来。《寿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魏译本)此十二光妙德加被众生,令得破恶生善之益。无量光拓展众生狭小的心量;无边光令众生远离边见,获中道正见;无碍光消除众生种种业障;无对光超越对待,令众生入不二法门;炎王光直透阿鼻地狱,令地狱众生蒙光照摄得解脱;清净光对治众生的淫欲;欢喜光对治众生的瞋恚;智慧光对治众生的愚痴;不断光对治众生懈怠放逸;难思光令众生执持名号,水清月现;无称光令众生体认故乡风月;超日月光令众生显发自性般若。阿弥陀佛将此十二光妙德,凝聚于六字洪名,于生死苦海捞辘众生,信为巨网。







三者阿弥陀佛光明,焰照十方无央数世界,普摄九法界众生,尤其是六道凡夫,乃至三恶道众生。其有世间人道众生,值遇阿弥陀佛光明照摄,淫怒痴三毒烦恼自然伏灭,业障消除,净业善根萌发,信愿称名,为人中分陀利,心游净域,名标莲蕊。非天人福德所能比拟,故云“身心柔软,超过天人”。又诸天人由身心柔软程度不同,相应得四禅八定之安乐。然念佛人信愿称名,由佛力加被,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其身心柔软安乐,亦超过天人、世间禅定之乐。诚如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又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见此光明,发菩提心,获利乐故。又有地狱、禽兽、饿鬼拷掠勤苦之处,见阿弥陀佛光明至,皆休止不得复治,死后皆得解脱忧苦。



阿弥陀佛光明威德无边,以上三点只是略标。为此,不仅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光明功德,乃至十方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







吾人信顺本师释尊之称誉,自应至诚称念六字洪名,深信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于此世间,感应之事与理,极为深奥,又极为平常,乃最高深学问所在。蒙光触身获益,即是生佛感应道交之不可思议现象,不是分别思量的范围。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说明弥陀光明平等中亦法尔自然地具选择性。若信愿称名,即可蒙弥陀光明威德摄受。生佛相感而心有所动为“触”,就像接通电源一样。若无信愿称名,则感“触”不到弥陀光明,信心良知无动于衷。全体是无明妄心、黑漆桶一个,便得不到任何利益。是故,就净土法门而言,必得要以信心为方便,老实称念佛号,方可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身心安乐,超过天人。可见,信愿称名,不唯能得出世间终极大利,亦可得世间当下利益。何以故?一则念佛能令身安乐,若身体有疾病,通过念佛,感通佛光,可消业障,激活人体大药(免疫系统),令五脏六腑、阴阳五行平衡协调,令身体得以康复。古往今来,念佛治愈种种疾患的例子,不胜枚举。二则念佛能令心安乐。



吾人出于浊世,心不安宁,烦躁乱动,演变为抑郁、狂躁失眠等心理病症。通过念佛,能令内心光明,开发般若智慧,觑破世间一切如梦如化,回归自性觉海,寂静真常,不仅能令心理疾患化解,进而心得轻安,法喜充满。身为苦本,心为恼端,我等众生能获安乐,全由信愿称名。






《寿经》(汉译本)记载:阿难及与会大众,蒙释尊加被,令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放威神光明,遍照十方无央数佛国,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悉见阿弥陀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作善者。诸有地狱、禽兽、饿鬼,三恶道众生,于考治勤苦之处,蒙佛光照触,则皆休止不复治,莫不解脱忧苦者。诸有盲者,则皆得视;诸跛躄蹇者,则皆得走行;诸病者,则皆愈起;诸尪者,则皆强健;诸愚痴者,则皆更黠慧;诸有淫泆者,皆修梵行;诸瞋怒者,皆悉慈心作善;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钟磬琴瑟,箜篌乐器,诸伎不鼓,皆自作五音声;妇女珠环,皆自作声;百鸟畜兽,皆自悲鸣。当是之时,莫不欢喜,得过度者。证知,九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悉皆来自阿弥陀佛慈悲光明之加被。噫,阿弥陀佛光明恩德,大矣哉!

第三十三 · 蒙光触身获益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9 20:19
大安法师讲 | 皆得法忍总持(第34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3-12-15 06:00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
诸佛世界众生之类,
闻我名字,
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各
别种类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悉能证得菩萨无生法忍,获得诸多甚妙深广之总持。若
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

讲记.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他方世界诸佛,虽名
号内涵亦深邃悠远,然闻者获法益者少。是故愿言:十方无量众生,闻我至德名
号,即能契入大乘实相,证无生法忍,获
诸深陀罗尼。类似于大鹏金翅鸟食啖海中之龙,目光犀利,锁定目标。巨大翅膀拨开海水,直取龙子,无有差错。阿弥陀佛
名号功德导向大乘法益,亦复如是。

此愿及以下数愿,专谈闻名功德。于
此,吾人宜对阿弥陀佛名号,即“无量光
寿”,要有深切的认知。无量光即真实智
慧,无量寿即无为法身,光寿寂照不一

是实相,即是一真法界,即是如来藏性。是故,阿弥陀佛名号体性即是实相。而闻
佛名号的众生现前一念亦具无量光寿性德,亦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实相。众生能信之心和所信的佛德名号同质互映,函
盖相符,以空印空,似水投水。以阿弥陀
佛名号之本质境,带起众生性具无量光寿之影像境,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即可契证无生法忍。大势至菩萨专修念佛三昧,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为此类。

《大智度论》云:“无生法忍者,乃至
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是
无牛法无生沌,不作不记接行不起诸业行,是名侍无生法旦夕得无生汁

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卷七十三)

阿鞞跋致是破一品无明的菩萨所证的位
次,又云不退转位。圆教初住、别教初地
还只是初得无生法忍,若究竟得无生法
忍,那是八地以上的水平了。

随顺他方世界“众生之类”的不同根机,此愿中的无生法忍或可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在凡夫位相似无生法忍。
《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得释迦弥陀两土世
尊加持,见到住立空中的西方三圣,光明炽盛,心生欢喜,豁然大悟,得无生法忍。善导大师将此无生法忍诠释为喜忍(信心欢喜,得往生益),亦名悟忍 (觉悟弥陀大愿威神力),亦名信忍(信可一
念感通,即得往生)。此三忍为信位凡夫
韦提希所得,属相似无生法忍。

第二种情形是属于解行以上的--三贤
十地的无生法忍。他方世界善根深厚的菩
萨,一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顿破无明,获证阿鞞跋致。四明法智大师认为《观经》韦提希夫人“豁然
大悟,逮无生忍”,以凡夫心闻十六观,
即闻即修,顿入圆教初住地。“豁然大
悟”,开悟通观行位及相似位,是故能
云“逮无生忍”。彰显此大悟,确然生分
真位,乃真实获证破无明之无生法忍。此
与善导大师的诠释稍有区别。(参见《观
经疏妙宗钞》)

第三层次就是究竟圆满的无生法忍
-深位菩萨闻阿弥陀佛名号即能成就无
上正等正觉。诚如澫益大师所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
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
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
所能信解也。” (《弥陀要解》) 意
谓,释尊于菩提树下,乃是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而成就无上佛果的。今以此成佛之法,全体授与五浊恶世的众生,此乃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了知念
佛成佛之奥妙,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信
解之力不能相信、不能理解。澫益大师乃开佛知见之大祖师,结合此愿来看薄祖之判言,可谓言之有据,直将弥陀名
号之大不可思议功德和盘托出,真实不虚。

举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六字洪名。是
故,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犹如大海,不同根
机的众生,随其容器的大小,可以得到相
应的满足,而名号功德海不增不减。由于
六字洪名即总持陀罗尼,十方菩萨闻信受
持阿弥陀佛名号,亦能获致总持(陀罗
尼) 功德,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以种种深妙总持,或多字,或一字,或无字等
无量陀罗尼,契入离生正位,直至圆满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十四·皆得法忍总持愿·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09 20:22
大安法师讲 | 信乐永离女身(第35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第三十五願 信樂永離女身願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
厌恶女身,
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
不取正觉。


  意谓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国中,所
有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得清净信
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厌恶
忧患女人的身体,此女人或当生往生净土,
或来世转女成男,不再作女人身相。若此愿
不兑现,不取正觉。

  

快乐先生 2024-02-10 08:58
大安法师讲 | 勤修必成佛道(第36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寿终之后,

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寿终之后,生生世世恒常修习离淫欲的清净梵行,直至成就佛果。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勤修必成佛道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刹土,所见或有菩萨,虽有清净梵行,隔生即忘,难可相续;或现生得名闻利养,便生欲漏,犯不净行。是故悲心发愿,若他方世间诸修行人闻信弥陀名号,得光明愿力加持,安隐修习清净梵行,直至断惑证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愿体现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菩萨的修行。“诸菩萨众”主要是包含了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以及信位菩萨。若圆教七信位菩萨,已断见思惑,便永离不净行了。对于初发心的菩萨来说,在修道上最大的挑战,就是欲漏无明与爱欲,令诸众生长夜轮转不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要离开三界分段生死,一定要断淫欲。




然,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无明贪欲烦恼根深蒂固。淫欲坚固,称为“欲藏”,依止身心的染污。淫欲称为非梵行、污染行。“梵”是指居于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只有断了淫欲才有资格生到梵天,所以断淫欲法又被称作梵行。五通仙人虽然证到五种神通,但是由于未证得漏尽通,一旦遇到因缘使淫机发动,就会失去神通。如释尊因地作独角仙人时,遭遇淫女骑项公案即为佐证。《楞严经》中,阿难示堕摩登伽女之难,以显断欲乃是修道的根本。若不能断淫欲,纵然有多智禅定现前,悉入魔道。



淫欲的表现形态是火——生前是欲火,死后是业火。地狱境界由十种习气所构建,第一个就是淫习,所以地狱的境界常常表现为大火聚。火大是七大之一,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中,乌刍瑟摩尊者自述往昔淫欲心很重,遇到了空王如来教他神光内凝,观察四大,最后体解淫欲火的体性,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得火光三昧力。由此乌刍瑟摩尊者就被称为火头,得阿罗汉果,成为护法金刚。





比丘戒重在解脱生死,生就是根本,即男女爱欲,所以,淫戒列在比丘戒之首。如佛陀教诫说:我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我说欲如火,如把草炬,如履锋刃,如毒蛇头,如恶蝎尾,如轮转刀,如在尖标,如利戟刺,甚可秽恶,深可怖畏。常作此想,方堪道器。



受持淫戒清净殊为不易,即便没有淫欲的行为,但还有七种淫欲名戒不净。《十住毘婆沙论》云:第一,虽然断了淫欲,但是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第二,以染心闻女人的香味,同女人说笑;第三,以染心与女人相互注视;第四,虽有墙壁等种种障碍,但是以染心闻女人的音声;第五,先与女人有说有笑,后来虽然分离了,但还忆念不舍;第六,自己限定,在某段时间内断淫,然后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去作淫欲的满足;第七,断淫欲是为了能够生到天上与天女享受欲乐,以及得到来世的富贵之乐。因此,即便在事相上断了淫欲的行为,但只要具有这七种情形的任意一种,那都属于不清净,淫机还在发动。只有离开这七种事,才名戒清净。







因此,一定要在意念上深知淫欲的过患,深生厌离。凡夫的欲心深重,所以男女之间一定要保持距离,一定不能过多接触。按修道来说,证到大乘圆教初信位断了邪淫,小乘初果须陀洹方可断邪淫。然初果圣人,还会有正淫,需七次往返人间转生。由隔阴之迷,他仍会娶妻行淫。到了圆教五信位,相当于小乘的三果圣人,才断正淫,生到五不还天。证得阿罗汉果(圆教七信位),才断见思惑,永离淫欲,长揖三界,不受后有。



阿弥陀佛深知淫欲是修道的一个大障碍,所以就要加被他方世界菩萨众。以清净光摄照他方诸菩萨,令其常修梵行,直至成就佛道的全过程离开淫欲,心得清凉,不再去思念五欲的乐,而是以法乐为主。至诚念佛者,亦当生就能得此离欲证三昧的利益。明末龙裤国师住山念佛十三年,证念佛三昧,得皇帝供养,宫女为他洗浴,欲心不动,亦有神通,即为佐证。



我等众生投生于此五浊恶世,自己烦恼重,外面诱惑大,构成修清净梵行之巨大挑战。然吾人当生真为生死之心,视淫欲如火坑,执持六字洪名之金刚王宝剑,仰凭此愿加持之增上缘,伏断爱欲,径登西方,作莲池海会嘉宾,何幸如之!

第三十六 · 勤修必成佛道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3 07:14
大安法师讲 | 归依感动天人(第37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
诸佛世界诸天人民,
闻我名字,五体投地,
稽首作礼,欢喜信乐,
修菩萨行,
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意谓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诸
天人民,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至诚恭敬,五体投地(即二肘、二膝、头顶),稽首作礼,心生欢喜,深信好乐,以清净心修菩萨行,悉能得到诸天世人的恭敬顶礼。若
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


    
  
      

快乐先生 2024-02-13 07:15
大安法师讲 | 妙服自然在身(第38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
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
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天人意欲获得衣服,随其意念,衣服实时披身,如同佛所赞善根深厚求出家者“善来比丘”,袈裟自然在体一样。在我国,衣服饰物无须裁剪、缝纫、舂捣、染色、浣洗,一切随心现成。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妙服自然在身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到诸多众生一辈子为衣食故,奔波忙碌,甚或竞争、搏斗、战争,弱肉强食,相互食啖,造作恶业,坠堕恶道;或因生计所迫,忙碌事业,无暇修道。是故愿言,我土圣众,受用自然,一切衣食住宅诸资生用具,随念即至。以阿弥陀佛果地福德全体恩赐于国中天人圣众,用作诸往生者安心修道之增上缘。



国中天人,形貌端正,福力具足,其资生用具略标有三。






一者服饰。自然披体的上妙衣服,为七宝的质料,光色绚丽,质感柔软,各种款式,种种珍宝光色的不同组合,应念现前,且一一珍宝,具百千种妙香。又有宝冠环钏,耳瑺璎珞,华鬘带锁,诸宝庄严,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令人瞻仰,目不暂瞬,心生恭敬。



二者饮食。若欲食时,七宝钵器,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色力增长,而无便秽,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三者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等,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合成。及诸床座,妙衣敷上,以种种宝而严饰之,在众生前,自然出现。又有园林宝池行树,与宫殿协调安置,郁葱茂盛,种种庄严具,诸如香华璎珞,真珠宝网,悬诸宝铃,周遍严饰,随意所须,悉皆如念,譬如他化自在诸天。此乃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之妙境界相。亦暗合爱因斯坦质能互变公式E=mc2的原理。此土科技,能令质量转化为能量(如原子弹氢弹等),尚不能令能量转换为质量。而彼极乐国,种种资生用具,随念即至,即是能量转换为质量的良佳模板。





国中天人,一切资生用具,悉皆随念而至,便无生存压力,不必为衣食去奔波忙碌,唯修上求下化之菩萨道。此情景转用古人的话,即为“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就像水中鱼,水多时,各自游玩,不相来往,只是水干涸了,牠们才相濡以沫,时境使然。一旦水来了,鱼回归深水,彼此相忘了。



极乐天人亦复如是,不必为衣食利益,结党营私,乃以无所得心,修行大乘佛法,相忘自得于佛道,得大自在。反观我等众生,在此浊世为获点生存资源,辛苦万端,受人管束,身心不自由,修行无闲暇,与极乐天人相比,何啻天渊之别。如是,若不励修净业,矢志莲邦,岂不非愚即狂。净业同仁,宜各勉旃。

第三十八· 妙服自然在身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3 07:17
大安法师讲 | 受乐同于漏尽(第39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我国土中的天人所享受的快乐,如同烦恼灭尽的大比丘(阿罗汉)所受的快乐。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就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受乐同于漏尽愿》










· 讲 记 ·

九法界众生悉有趋乐避苦的生命本能,然何为真实快乐呢?业力凡夫追求的是感官快乐,以获得精美之色声香味触为乐。然此五欲之乐会变化,因能感之心是生灭法,所感之五欲外境会变异。所谓乐极生悲,苦尽甜来。是故,吾辈凡夫享受的这种快乐并不真实,属于外乐。

从修道的层面来说,有四禅八定的内在快乐。这种禅定状态乐受超胜于感官快乐,其质量和持续时间更为高妙长久。然此快乐亦属心意识范畴,不能恒久,纵然安享非想非非想定乐,八万大劫后还是会堕落轮回,并不究竟。




另有一种是法乐——法性之乐,这是从自性清净心所生起的乐。阿弥陀佛称性肇立此愿,即是惠予国中天人真实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胜于世俗的外乐与禅定的内乐,乃是法性之乐,比喻为如同漏尽比丘所受的快乐,即是见思烦恼断尽之阿罗汉的快乐。

“漏”是指烦恼。此漏有多义,兹举六义。一者漏有留住义,令众生滞留在三界。我等众生由于有无明烦恼,就会从六根门头漏泄过患,造诸恶业于此三界轮转不休。二者漏有淹贮义,令更多的业力种子被储存。每天妄想纷飞,都是给阿赖耶识储存业力的种子。三者漏有流派义,六根门头就会流出烦恼。六根追逐六尘,眼根希望看美好的颜色,耳根喜欢听美妙的声音……由此就会流派烦恼。四者漏还有禁锢义,众生被烦恼禁锢在轮回中。五者漏有魅惑义,烦恼能够变换种种形态,魅惑身口意去造业。六者醉乱义,烦恼能让人像喝醉了酒一样,无惭无愧,颠倒放逸,以恶为能,不知羞耻。可见,漏即是我等众生痛苦的根源,轮回的根本。由于有烦恼在,吾人一辈子不得快乐,镇日忧愁逼恼,偶尔有点欢乐微笑,很快又消逝,乌云密布,可谓苦海无边。



我等众生自性本具快乐(即涅槃四德之乐德),然被烦惑所覆盖。阿弥陀佛从本源上解决,令往生者断除烦恼,一切流注、贪爱、五盖、缠缚全都断尽,心得好解脱一断爱染;慧得好解脱一断见惑。经云:“自然德风,徐起微动……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阿弥陀佛愿力流现的“德风”,有着甚深般若的内涵,能令往生者以无所得为方便,无取无舍,无住无着,旷荡念道(毕竟空),无他之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无空立,淡安无欲。入空无相无作三昧,又能作得善愿,尽心求索,不住无为,不尽有为,长与道德合明,恒与真如相应,清净定安静,乐之无有极,善好无有比。

《无量寿经》描述的净土天人圣众所安享的法性之乐,乃是九法界众生最胜最尊最妙之快乐。亦是内在法性涅槃之乐的彰显。阿弥陀佛以大慈愿力加持,令国中天人未证涅槃而得涅槃乐,亦是将佛地果德无条件的恩赐。我等苦恼众生,亟须领受这份恩典,往生净土,安享这份真实的快乐。何幸如之!
第三十九 · 受乐同于漏尽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4 20:28
大安法师讲 | 随意见诸佛国(第40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
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
应时如愿,
于宝树中,皆悉照见,
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随其心意,欲见十方无量庄严清净佛刹,悉能随心实时如愿,于珍宝树中,皆悉照见他方刹土,犹如手持明镜,睹见自己的面像一样清晰。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随意见诸佛国愿》










· 讲 记 ·

前述“净国照见十方”(第三十一愿)表述极乐净土一切处悉能照见他方佛国,表达依报器界的清净。此愿是从正报圣众的角度,于宝树中随意欲见他方诸佛净国殊胜庄严,即可应时如愿而见。

这一愿含摄二重法义。一者阿弥陀佛加持国中菩萨,以圆明五眼于宝树中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此庄严清净佛土,乃实报庄严土。各各佛土的佛亦是万德庄严的报身佛。阿弥陀佛欲令国中菩萨不动本处,参访十方无量报佛报土,俾使国中菩萨了达诸佛净土之行,来快速圆满自己的严土度生的菩萨大行。用明镜比喻大圆镜智,海印三昧,圆照十方无量净国。极乐菩萨圣众正是透过阿弥陀佛所证大圆镜智的赐予,方能应时如愿睹见的。



二者表明宝树具有广狭兼容之一真法界全息特质。极乐世界七宝诸树周满国土,或一宝为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合成为树,乃至无数珍宝合成为树。有种种排列组合,诸种珍宝互为根、茎、枝、条、叶、华、果。《观经》中有宝树观云:一一七宝树上,有七重妙真珠网来庄饰,一一网间又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宫殿里面还有诸天童子,诸天童子佩戴的璎珞又放出炽盛的光明。宝树的叶子也是七宝的,其叶脉如同天然的绘画,众叶间自然生出奇妙的树华,树华呈动态,如旋火轮般宛转在七宝树叶间。从这动态的华内涌生的七宝果,其果如忉利天王的宝瓶,盛满了光明。此大光明又弥漫辐射,变化成宝幢、幡以及宝盖。在此宝盖中,映现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如是宝树遍满极乐世界。是故,菩萨圣众随处欲见他方净土,都能应时于宝树之宝盖中睹见。



由阿弥陀佛愿心所流现的极乐世界,乃事事无碍法界,具足广狭自在无碍的特点。一棵宝树为狭,十方无量净土为广。十方无量净土能映现在一棵宝树之宝盖,此为广狭兼容。如同镜子(一尺之狭),能现出千里之影(广),而他方无量净国没有缩小,宝树之宝盖也没有放大,却能自在兼容。诚如《华严经》所示:“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此广狭兼容之神妙,证明阿弥陀佛的净土与华藏世界一样,乃称性之事事无碍法界,具足华严六相十玄门。

阿弥陀佛慈悲加持国中菩萨随意于宝树间睹见净土与诸佛度化众生之佛事,意在令其见贤思齐,广学一切法门,拓展自己的知见,快速成就总持陀罗尼,速疾成就佛果。成佛后于十方刹土,摄受一切轮回的众生,往生极乐净土,快速成佛。如是辗转度化,灯灯续焰,最终令十方九法界一切众生,悉皆聚会于莲池胜会,共觐阿弥陀法王,法界太和,普天同庆。“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肇愿时的瑞应),于斯方告圆成。
第四十 · 随意见诸佛国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4 20:29
大安法师讲 | 闻名诸根具足(第41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至于得佛,

诸根缺陋不具足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于其修菩萨道直至成就佛果之全过程中,悉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不缺失,不丑陋。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闻名诸根具足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现量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有六根不完具的障碍,所以发愿加持诸菩萨众,令他们六根具足,而且六根明利,俾诸菩萨成就自利化他的功德。须知他方诸菩萨虽发菩提心,亦持戒对治烦恼、消除业障,但无量劫以来的业力种子至多且深,因而每常导致六根不具足。

从通途菩萨道来讲,一个菩萨修行到了第三阿僧祇劫时,都可能存在六根不具足的情形,直到第三阿僧祇劫满,经由一百大劫的修行,才得到五种殊胜德能。一者生到善趣,不会下三恶道;二者生到尊贵之家;三者六根具足;四者得男子身;五者得宿命通。可见,一个菩萨在多劫修行中或长相丑陋,或六根不具足,如是或被他人讥嫌,自己也不免自卑自怨,构成障道因缘。八难中就有盲聋喑哑难,虽然得人身了,或遇佛出世,若是聋人,就听不到佛说法,若是盲人,就见不到佛的相好光明,以及喑哑者,构成修行的障碍。

六根不具多由恶业所致。《地藏经》云,毁谤他人者感“无舌疮口报”;瞋恚者得“丑陋聋残报”;诽谤三宝者得“盲聋喑哑报”,尤其意根出现残障,如癫痫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生多劫的业力所导致的六根不具,对修行自利已属不易,若欲弘法饶益、摄受众生,更是近乎不可能。


阿弥陀佛慈悲广大,深知他方诸菩萨众(实为所有众生义)六根残缺的烦恼,故发愿:若闻信我的名字,便可消除这种忧患。何以故?一则万德洪名有除灭多劫业障的功能,二则名号中内具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有众生信愿持名,便可将名号中的相好庄严功德召唤出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兹举一例,宋代有一铁匠计公,年将七十,双眼失明,因从昝定国(州府学谕)善知识劝化,从受念佛图(即计数念佛册),念佛计数到第四图,两目了然。如是三年精进持念,念满十七图。一日,方念佛次,忽瞑,半日复甦。谓其子曰:“我已见西方佛菩萨矣。昝学谕是劝导之首,当分六图与之,并为致谢焉。”西向坐逝。后昝定国亦预知时至,沐浴端坐念佛而化。(《净土圣贤录》初编)

可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一心执持,能除多生多劫的业障。至诚恳切,当生便能得到六根完具的利益。往生彼土,莲华化生,即如佛身相好,永无六根残缺之患。这一愿乃是阿弥陀佛对他方诸众生慈悲至极的加持。
第四十一 · 闻名诸根具足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4 20:31
大安法师讲 | 悉得清净解脱(第42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

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住是三昧,一发意顷,

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

而不失定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皆悉得到清净解脱三昧。安住此三昧,于一刹那顷,分身散影,供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三昧定意。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悉得清净解脱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到他方诸菩萨众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种植福田,闻佛说法,得佛授记,靠自力难以实现。便发愿加持他方诸菩萨众,速证“清净解脱三昧”。清净就是指回到自性,契入实相真如。实相寂静为清净,摆脱烦恼系缚为解脱,寂照平等为清净解脱三昧。是故,清净解脱三昧亦即念佛三昧。于此三昧中,动念头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即以无量意生身前往他方,供养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世尊。而且是不隔时,无前无后,同时恭敬尊重供养无量诸佛。应化无量身,供养无量佛。神通功德,不可思议。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的几位得念佛三昧的善知识,悉具如是神通妙德。文殊菩萨选择专修念佛三昧的德云比丘,作为善财童子的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介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于此三昧中,能够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见一切十方诸佛。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量照曜,以及种种国土、种种寿命等悉能在此三昧中明见。







善财童子参解脱长者,解脱长者介绍“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于此三昧中,能见十方各国土佛刹微尘数如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欲见任一世界的佛,悉皆即见。解脱长者开示:“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已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三昧境界甚深微妙,解脱长者用比喻说明:如梦,见到的诸佛就如梦中所见,非有非空;如影,自心如清水,诸佛形相如水中影;如幻,自性空而不坏幻相;如响,不可得而空谷答响。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于此三昧,所见诸佛与现前一念心密切相关。阿弥陀佛加持他方世界诸菩萨众,令其了知自心与所见之佛的同构对应的关系一一一切诸佛、一切刹土都不离现前一念之心。既然无量的诸佛都在自心里面,那前往恭敬供养、闻法受记亦属法尔自然。







不仅是他方世界诸菩萨众得此胜益,此世间上根利智之祖师大德,至诚念佛,亦能得此法利。明代梵琦楚石大师,在宗门下开悟,嗣后专修净土法门,得念佛三昧,着有《西斋净土诗》。其中有云:“要观无量寿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坐断死生来去路,包含地水火风空。顶分肉髻光千道,座压莲华锦一丛。处处登临宝楼阁,真珠璀璨玉玲珑。”意谓,净业行人欲观想阿弥陀佛慈悲容貌,不是向外面观,而是在当下的念想中观。截断生死妄想流,超越地水火风空之幻相。离心意识,水清月现,阿弥陀佛容貌自然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头顶上有肉髻,肉髻放出千道光明;阿弥陀佛端坐于七宝莲台,莲台铺敷彩色的锦缎。于此观佛三昧中,徜徉于极乐净土。处处登临七宝楼阁,楼阁上面有宝网覆盖,宝网上庄饰着无量的摩尼宝珠,摩尼宝珠又放出璀璨的光明,楼阁以种种的美玉严饰,玲珑透亮。



梵琦大师现量描述极乐世界,乃由他自证三昧心中称性宣说,与净土经典所述境界无二无别。蕅益大师曾极口赞誉《西斋净土诗》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华托。”



阿弥陀佛以平等慈悲心加持他方诸菩萨,得念佛三昧,获意生身,供养他方诸佛,闻法受记,速疾圆满上求下化之菩萨行。其善护念诸菩萨之大悲愿力,无远弗届。我等初心菩萨,当顶戴荷恩,依教奉行。

第四十二 · 悉得清净解脱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4 20:32
大安法师讲 | 闻名生处尊贵(第43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寿命终结之后,能生到尊贵之家。若这一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闻名生处尊贵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发现有许多菩萨,虽发菩提心,欲于三界广度众生,然由宿世业力,常生贫贱之家。从通途佛法来看,圆教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以自身的福德智慧,凭自力可以生到尊贵之家,三贤位以还的信位菩萨(含内凡与外凡)常生到贫贱之家。当一个人缺乏基本的生存保障时,别说修自行化他的菩萨行,就是要保持基本的人格尊严都很难。



阿弥陀佛由是发愿,加持闻信弥陀名号的菩萨,能够世世生在尊贵之家。尊贵之家属于社会上层,为大众所尊重。例如在印度,是指具有权势的刹帝利家族,或是掌握精神文化特权的婆罗门家族,或是大富长者之家等。菩萨无量劫修菩萨道,有常留惑润生,虽然他能取证圣果,但为饶益众生故,特意留些烦恼不断,随形六道,与众生广结法缘。







在此过程中,如果菩萨出生的家庭尊贵,那在教化众生方面就会有好的基础。比如一生补处菩萨要从兜率内院降诞南阎浮提示现作佛时,首先要观察选择尊贵家族降诞。减劫时众生看重权势,所以这尊菩萨大多会投生在刹帝利种姓的国王之家,例如释迦牟尼佛就示现降诞在迦毘罗卫国净饭王宫中。增劫时大众尊重精神价值,这尊菩萨可能就会降诞在婆罗门家,未来的弥勒菩萨将来降诞在婆罗门家族,示现出家成道。若菩萨投生到贫贱家,那在度众生方面会构成大的妨碍。



别说是诸佛降诞普度众生如此,即或开宗弘教的祖师大德们,也大多出身高贵。如玄奘大师、窥基大师、道宣大师、清凉国师等,悉是书香名门出身,资质聪颖,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舍欲出家,便能大弘法化。



阿弥陀佛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诸菩萨,加持一切诸菩萨。六字洪名即是福德藏,恩赐他方诸菩萨众,生生世世生到尊贵之家,或作小国国王,富贵自在;或作大国国王,富贵自在;或作转轮圣王,于四大洲富贵自在,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饶益安乐一切众生,摄令众生发菩提心。

第四十三 · 闻名生处尊贵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4 20:34
大安法师讲 | 修行具足德本(第44愿)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意谓


我成佛时,他方世界无量刹土诸菩萨众闻信
我阿弥陀佛名字已,心怀欣悦,喜形于色,
应时勤修菩萨六度万行,具足一切功德之
本。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讲记
从通途佛法来看,“具足德本”意指修
习菩萨六度是趣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根本。
然从净土法门来看,信愿称名即是生起一切功德的本元。“一法具足一切法,一法成就一切法”乃圆教理念,执持六字洪名
即是具足菩萨六度万行,诚如莲池大师开
示:“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
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
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
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
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
心念佛,止芯分明,即般右波歹    明航芒造要    
蜜。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
足。” (《弥陀疏钞》)

对莲池大师的这段开示,或有人以通途
教理加以质疑,认为仅修念佛一行就具足六度是不可能的。这种质疑乃不了解净土
法门之圆顿神妙之处。佛说净土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信然。须知,信愿称名若不具足六度万行,何以云全摄佛功德
为自功德、香光庄严呢?


可于念佛实践中勘验,当行人一心执持
名号时,自然放舍身心世界,对五欲六
尘,乃至一些世出世间善行悉皆捐弃。无住布施,连布施也布施掉。唐代庞蕴居
士,宗门开悟后,把万贯家财装船沉入江底,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将此财物拿去做
善事。庞居士深知好事不如无事,所以连
布施也布施掉,清净至极。即家庭为道
场,男不娶,女不嫁,儿子耕种几亩薄
田,女儿编织些竹器谋生,安贫乐道,处之泰然。临终时,悉皆自在坐脱立亡。可
见真为生死、一心念佛即布施波罗蜜。

摄心念佛,不思善,不思恶,身口七支
安住佛号,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得
佛光明愿力加持,身心柔软,于他人的责骂侮辱宽然容忍,即为忍辱波罗蜜。一心
念佛,净念相继,无杂无断,即为精进波
罗蜜。一心念佛,制心一处,心不外缘,即为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
孤明历历,念清楚、听清楚,无住生心,
生心无住,即为般若波罗蜜。一心念佛具足六度万行,因为能念之心性具世间和出
世间的一切功德-不出一心,万行具足,真实不虚。

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信阿弥陀佛的名
字,深知万德洪名不可思议功德,心生大欢喜,得平等慧。了达称念阿弥陀一佛,即等于称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往生阿弥
陀佛一净土,即等于生到十方无量净土;
诸法相即,一多互容,称性缘起,妙德难
思。阿弥陀佛以六字圣号,护念加持他方
菩萨,不退转于无上菩提,恩德洪深。他
方世界的菩萨深知这一点,乃能欢喜踊跃无间断地去受持。

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讲记圆满
元莊嚴
大安
  

快乐先生 2024-02-15 07:11
大安法师讲 | 皆得三昧见佛(第45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于成佛,

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名字已,都能得到普等三昧;安住在此三昧,直至成佛,恒常睹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皆得三昧见佛愿》










· 讲 记 ·

菩萨修行道业,信解十方有无量诸佛,自然渴望自己能契证三昧,于定中见佛相好,闻佛说法,得佛加持,蒙佛授记。阿弥陀佛了知他方菩萨的心愿,便称性发愿,令闻信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悉得普遍平等三昧;于此三昧,能普见十方一切净土与秽土的诸佛,普供一切诸佛,于无上菩提终不退转,疾速成就佛果。



东晋慧远大师及其莲社的诸位莲友,修念佛三昧,就有不少定中见佛的经历。慧远大师就有过三次定中见佛的体验。他曾以书信的方式向鸠摩罗什大师请教关于定中见佛的问题。问曰:《般舟三昧经》多引梦比喻见佛的体验,梦是自己的想心所成,定中见佛若是如同梦中之所见,那定中之佛是自己想出来的产物,还是出于自己这边;如果定中所见之佛是外来的,那就不能说是梦中之佛,可这样又似乎是心外有佛了。到底该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






鸠摩罗什大师回答说,见佛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菩萨自得神通,或得天眼见佛,或飞到他方世界去见佛、请法、断疑。第二种是虽然没有现前得神通,然由系心一处,即得见佛,请问所疑。第三种学习念佛,或以离欲,或未离欲,或见佛像,或见生身,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上三种定,皆名念佛三昧,境界有优劣不同。慧远大师定中见佛属第二种情形。所见之佛并不是虚妄,亦非由妄想而生,此乃由佛愿力的加被,令念佛行人得正受正定,因缘和合,显现定中见佛之神妙。(《大乘大义章》)



莲社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当时,他还欲求证所见之佛的真假,于是他就动了个念头:如果您真的是阿弥陀佛,能否用您的手摩我的头顶?阿弥陀佛应念即以金色兜罗绵手摩他的头顶。他又动念:如果您真的是阿弥陀佛,能否用您的袈裟来覆盖我的身体?阿弥陀佛即应他的念头,满他的愿,又以袈裟覆盖他的身体。可见,定中所见之佛,是灵灵不昧的,是可以互动感应的,不是妄想的产物。此生佛感应,佛愿加持,定中见十方佛之妙应,乃法界甚深奥藏。






生佛感应道交端赖于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被,也唯有念佛行人才能得这样的普等三昧。何以故?因为这一愿有个前提——“闻我名字”。慧远大师白莲社的莲友们都是闻信阿弥陀佛名字的贞信之士,他们真为生死,放下万缘专修念佛三昧,如救头燃,精进办道。当时,有慧要法师擅长工巧,用木材制作了莲瓣十二叶,流水击动莲瓣代表十二个时辰,称之为莲漏。莲社的缁白二众就以此来计时,夜以继日地修行。其住普等三昧,见到阿弥陀佛,亦是法尔自然之事。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阿弥陀佛惠予十方众生的庄重承诺。现生得普等三昧的行人属于现前见佛。或行人于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属于现生临终见佛的情形。而业障重的行人,虽然阿弥陀佛现前,却看不清楚,或只隐约见到莲华,亦得往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在莲华中或经历六劫或住十二大劫,方始从莲华里出来见阿弥陀佛,这便属于当来见佛的情形。无论现前当来,但信愿称名,见佛是决定不虚的。

第四十五 · 皆得三昧见佛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17 06:21
大安法师讲 | 自然得闻妙法(第46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随其志愿所欲闻法,

自然得闻。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欲听闻种种妙法,法尔自然得闻种种大乘妙法。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自然得闻妙法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刹土,诸菩萨闻法机缘难遇。诸如雪山大士为求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而舍身于罗刹;常啼菩萨为求般若法,置办供养具而卖身;见月律师为求戒法,从南至北行程二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渴求佛法无饱足时。是故愿言:我土圣众,自然得闻无量妙法,依法修行,早获道果。阿弥陀佛慈悲了知一切菩萨最重要的就是广闻妙法,闻法如同空气和阳光不可须臾或缺。法是出生一切诸佛之母,菩萨成佛为无上士,依然要以法为师。



极乐世界是法界最胜道场,自然也是听闻佛法之殊胜处。不仅阿弥陀佛于七宝讲堂大弘法化,观音势至二大菩萨随时随机为诸往生者讲法,而且极乐世界的依报器界也能讲经说法。比如宝池德水波击的声音,风吹铃铎的声音,虚空乐器自然发出的声音,乃至百宝色鸟——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悉皆以和雅音,演说佛法。彰显一切皆成佛的无碍境界。国中菩萨闻法的方式,随己意欲,或于讲堂,恭肃闻法,或于树下泉边,以自在姿式,闻鸟说法,乃无作妙用,由心回转。欲闻法音,自然闻到法音;若不欲闻,便寂尔无声。自主选择,称心如意。而且所闻的佛法,甚合时机——藏通别圆,三十七道品,作种种的详略开合。令闻法者,伏断烦恼,开启如来藏性,速证无上妙果。







阿弥陀佛变化各种鸟类讲经说法,具备四悉檀利益。随顺众生所好变化出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令得欢喜益,这是世界悉檀。鸟应机说法,令闻法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善心,得生善益,这是为人悉檀。闻法者见到鸟这么有智慧,不敢轻侮,对治分别下劣心,得破恶益,这是对治悉檀。闻法者深入思惟,鸟与自己,以及阿弥陀佛,三无差别、平等不二,得入理益(证入到真如法性),这是第一义谛悉檀。以此四悉檀善巧方便作法布施,令国中菩萨饱餐法味,获种种陀罗尼。



证知,西方极乐世界之正报与依报、有情与无情悉是大善知识,以同体慈悲心、无碍辩才,弘演大乘圆顿妙法,令国中菩萨获甚深法益,此亦是令诸往生者一生快速成佛之增上缘。吾辈于此五浊恶世闻法难,遇善知识尤不易,亟须往生极乐,熏闻大乘正法,来圆满“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心。

第四十六 · 自然得闻妙法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26 06:22
大安法师讲 | 即得不退转地(第47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即能得至不退转地。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即得不退转地愿》










· 讲 记 ·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有菩萨虽精进修行,然障缘现前,多有退转,动经尘点劫,难得不退转地(即阿鞞跋致菩萨),是故发愿,加持他方菩萨,但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即获阿鞞跋致(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从大乘通途修行阶位来看,阿鞞跋致位至少要破一品无明。圆教初住以上的位次,十信位还属于轻毛菩萨,容易退转。龙树菩萨表述阿鞞跋致菩萨相状云:“等心于众生,不嫉他利养,乃至失身命,不说法师过,信乐深妙法,不贪于恭敬。”(《十住昆婆沙论》)意谓,阿鞞跋致菩萨对一切众生有平等心;对其他比丘得到的种种名闻利养不生嫉妒心;尊重法师,乃至于丧失性命都不去说法师的过失;好乐深信大乘深妙佛法;虽有福德智慧,但卑以自牧,不贪求他人的恭敬。此五法乃阿鞞跋致菩萨的相状。





与阿鞞跋致相对应的是惟越致,在惟越致的位次上有两种情况:或者是退转,即败坏者;或者是渐修转进,得阿鞞跋致。其败坏者的相状是:“若无有志干,好乐下劣法,深著名利养,其心不端直,吝护于他家,不信乐空法,但贵诸言说,是名败坏相。”(《十住昆婆沙论》)意谓,败坏者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志向,没有勇气修善除恶;好乐二乘法及外道;贪恋、执着名闻利养;内心不正直,机心用事;嫉妒他人利养,吝啬自己的财物;不好乐大乘般若的空性;只注重名相概念,不是真实在心地上下功夫。这些都是败坏之相,不能成为阿惟越致(阿鞞跋致)。



一个菩萨要动经无量劫才能得到阿惟越致,殊不容易。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修圣道门的菩萨,令其闻信六字洪名,得阿弥陀佛此愿加持,即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诚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亦云:“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第四十七 · 即得不退转地愿 · 讲记圆满

快乐先生 2024-02-26 06:29
大安法师讲 | 即得诸忍究竟(第48愿)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愿 文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

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 意 谓 ·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的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即能获三种忍——第一,音响忍;第二,柔顺忍;第三,无生法忍,于诸佛法现证不退转位。若此愿不兑现,不成正觉。



▲东林寺原创四十八愿壁画之

《即得诸忍究竟愿》










· 讲 记 ·

这一愿加持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即得”三种法忍,并未要求自己需历多时勤修多功德,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功德利益。证知,六字洪名加持行人的功德大不可思议。



“忍”是慧心安住之义,以智慧作为体性,安住在法理之境。《华严经·十忍品》述说菩萨摩诃萨能证到十种忍,其中就包括了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三种忍。



音响忍,又分为音声忍和如响忍。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讲经说法,以音声作佛事。若闻信佛所说之声教,能信受、接纳、如教修行,即为音声忍。如响忍即对说法音声有般若空性的观照,了知音声如空谷回响。“响”指的是声音在山谷中所产生的回音,虽然能被听闻,但并无实体可得。了达音声的空性,无取无舍,声尘乃缘生之法,本无自性,由此契入自性空之实相。于此实相慧心忍可,即为音响忍。







柔顺忍意谓,于静定状态中随顺自性生起智慧观照,观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又随顺真谛与俗谛,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双遮两边,双照两边,体达诸法平等性。于此柔顺忍中,一则随顺性具之真如法性,二则慈悲方便恒顺一切众生,广作自利利他之佛事。



无生法忍意谓,无生即是不生,不生即不灭,不生不灭即是诸法的实相,亦是一切诸佛所证的法身。慧心忍可在不生不灭的法性乃圆教初住以上菩萨所契证,又称为同生性菩萨,与十方诸佛所证相同。离开一切垢染,无分别、平等一相,寂静、无作、无愿、无住、无去、无来。慧心安住在如是法性即为无生法忍。圆教初住菩萨初得无生法忍,八地以上的菩萨离一切心意识,无作妙用,方为究竟证得无生法忍。《月灯三昧经》云:“若于如是三胜忍,菩萨其有能得者,善逝见彼菩萨时,即授无上菩提记。……若于如是三胜忍,其有菩萨能得者,悉不复见有生死,于彼起灭亦复然。”







除此三忍之外,《华严经·十忍品》中还列举有其他七种忍,即如幻忍(一切法悉是幻化)、如焰忍(一切法如阳焰,无有方所)、如梦忍(一切法如梦)、如影忍(一切法如影子,无有实体)、如化忍(一切法悉是变化)、如空忍(一切法犹如虚空)。



由此看来,阿弥陀佛加持他方诸菩萨众得三种忍,实则含摄华严十种忍的内涵。是故,此诸菩萨们证位甚深,于一切大乘甚深的妙法悉皆不惊、不怖、不畏,信受奉行,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愿所示“佛法”意谓: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藏,又指佛所证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弥陀佛加持他方诸菩萨众,于名号光明中,获三种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殊功妙德,我等虽碎骨粉身,难以报答。唯死尽偷心,老实念佛,全摄佛德为己德,庶几报答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第四十八 · 即得诸忍究竟愿 · 讲记圆满


查看完整版本: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